案例一、一位年輕人剛打工結束,騎機車經過路口,因車速過快煞車不及撞上違規迴轉的計程車,當場安全帽碎裂彈飛,人被拋到對向車道,送來急診時意識昏迷。經全身斷層掃描後發現顱骨骨折,右側硬腦膜下出血,所幸其他器官沒有傷勢。神經外科醫師立刻進行緊急開顱手術,因為腦部腫脹因此顱骨沒有放回去,保存在檢體冰箱,術後十多天慢慢轉醒,一個多月後再次手術將顱骨釘回去,半年後恢復上班。
案例二、中年婦女騎機車載兒子放學,因閃避右轉車輛不慎滑倒,當下失去意識,送來急診時生命徵象穩定,昏迷指數為六分E1M4V1,電腦斷層發現多處腦部小出血以及蜘蛛膜下腔出血。病人接受腦壓監測器植入後、入加護病房觀察。雖然腦壓一直平穩,但是病人超過兩個禮拜仍然沒有恢復意識,在與家屬溝通後決定撤除維生系統。
外傷死亡之統計 頭部外傷的緊急處理 在急診如果病患恢復心跳血壓,穩定後醫師會再次評估傷勢範圍,然後依傷況進行掃描。在這段時間,同時需進行神經學評估。神經學評估包括昏迷指數與瞳孔反射,昏迷指數由三個部分組成,睜眼反應、說話反應、運動反應等,滿分為15分,也就是完全清醒,最低為三分重度昏迷。 如果發現瞳孔放大不等大或者照光後不會縮小,很可能有腦壓高造成腦幹壓迫,必須緊急處理。 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電腦斷層檢查 至於什麼時候要做腦部電腦斷層呢?如果是像前述兩個案例的病患在急診的時候已經意識不清,儘早做電腦斷層是沒有爭議的,如果是輕度頭部外傷,也就是病人意識還清楚,根據輕度頭部外傷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準則[3],以下情形應該進行檢查:1. 受傷後 2 小時,沒有恢復到昏迷指數15 分、2. 疑似有顱骨骨折的現象、3. 顱底骨折的任何徵候(例如腦脊髓液鼻漏、耳漏等)、4. 局部神經學異常、5. 癲癇、6. 嚴重顏面損傷;以下情形建議檢查:1. 嘔吐2 次或以上、2. 年齡大於 65 歲或小於 2 歲、3. 藥物或酒精過量、4. 持續嚴重瀰漫性頭痛、5. 傷後失憶 30 分鐘以上、6. 危險的受傷機轉(例如行人被機動車撞擊、乘客被拋出車外、從大於 1 公尺 或 5 個階梯以上高度跌落)、7. 凝血異常、8. 多重創傷、9. 開顱病史。 治療 如果是案例一,病患明顯已經昏迷,而且在第一時間的掃描已經看到病灶,醫師評估血量對腦部的壓迫嚴重程度後,應該在第一時間進行減壓手術,血塊清除、顱骨移除皆是控制腦壓的方法,目前一般會建議自費使用腦壓監測器,可以即時監測腦壓,提供更多臨床診斷的訊息。 藥物治療包括mannitol,glycerol等,皆為利尿劑,將腦部多餘水分吸引到血管內,減少腫脹降低腦壓。 結語 頭部外傷的預後大部分取決於受傷當下的嚴重程度,醫療主要在防止二次傷害,再怎麼努力,嚴重頭部外傷留下長期神經學症狀的機會很高。預防勝於治療,行車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不開快車,降低創傷的發生率才是上策。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