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小兒急性腸胃炎
內容下載:
 

「腸胃炎」顧名思義代表著胃、小腸或是大腸的發炎導致之病症。其症狀可能有嘔吐或是腹瀉,可以伴隨著間歇性腹痛/腹脹,也可以有發燒現象。

如何判斷腹瀉,在醫學上有很嚴謹的操作型定義,也就是大便量大於每公斤每天20公克以上,但在實際操作上相當困難,甚至住院病人要執行也有一定困難度。所以根據ESPGHAN/ESPID(歐洲兒科肝病、胃腸病和營養學學會與歐洲兒科傳染病學會)針對在急性胃腸炎的定義為「明顯大便質地的改變,變得較稀水」,或者是「大便頻率明顯增加」,在一個月大,甚至更小年紀的寶寶,大便質地的改變比頻率更具指標性。臨床上,急性腹瀉的定義為症狀在1週內,超過2週的腹瀉就屬於慢性腹瀉範疇。

腹瀉部分,通常會詢問爸爸媽媽或是主要照顧者,有關病童相關的生活狀況以及症狀表現,比如小新生兒或是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小寶寶,是否有換奶或是添加新食物?以及大便的顏色為何?性狀如何?是水狀還是黏糊狀?是否伴隨黏液或是血絲?除了腹瀉之外,是否有其他症狀?比如說發燒、嘔吐、腹痛等。以及在體溫正常之下的活動力為何,是否還合併有脫水的症狀,這些都是病史詢問的重點。

急性腸胃炎的常見病原簡單區分為「病毒」、「細菌」、「寄生蟲」三部分,這裡主要著墨常見的病毒及細菌性腸胃炎。

就病毒性腸胃炎來說,輪狀病毒最重要也是最為大家所熟悉。不管在已開發還是開發中國家,都是小兒病毒性腸胃炎的第一名。主要的流行期在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3月之間,靠著與病人的密切接觸而傳染。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成人偶爾感染,不過症狀大多輕微。潛伏期約1-3天,整體病程約7-10天左右。常見症狀為嘔吐及明顯水瀉,可能合併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目前在嬰幼兒時期,有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服用(rotarix以及rotateq)。再者,第二常見為諾羅病毒,諾羅病毒腸胃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並造成明顯腸胃症狀,常見於機構、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處的群聚感染,目前沒有疫苗可以使用。病毒性腸胃炎的治療部分,以支持性治療為主,並無特效藥可以緩解。

而細菌性腸胃炎,就屬沙門桿菌為最主要也最常見,且跟不潔的飲用水或是食物密切相關。感染族群常見於5歲以下及老年人。沙門桿菌腸胃炎好發在夏季,約每年的7-10月之間,氣候偏溫暖潮濕的季節。少見有明顯群聚現象。其潛伏期也約3天左右。常見的臨床症狀也是嘔吐及腹瀉,不過糞便常常伴隨黏液或是血絲。部分病人也會表現出發燒或是腹部絞痛現象。免疫健全的病人,通常只要支持治療,補充電解質水分即可。但是在特殊狀況之下,比如感染蔓延至腸道以外(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等等)、臨床表現虛弱且感染嚴重(高燒時間太長、大量血便)、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關節、心臟瓣膜等)、免疫功能低下(如愛滋病、癌症、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有上述情況之病人,需積極考慮抗生素的使用及治療,控制可能隨時會迅速惡化的病情。

如何判斷嚴重徵候以及脫水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腹脹,嚴重持續的腹痛,或是有持續綠色嘔吐物的出現,都須立即送醫評估,排除腸胃炎之外,其他可能的原因。另外,突發痙攣,意識不清,或是體溫正常時明顯虛弱,也是危險的警訊。

至於脫水的評估,可以概略分為幾個面向,整體外觀、眼窩、黏膜(口舌)、眼淚等。如下表所示,輕度脫水可以嘗試以口服水分、電解液的方式進行。不過如果出現中至重度脫水現象時,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評估。

最後,手部清潔及環境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環。酒精乾洗手簡單又方便迅速,不過針對引起腸胃炎的病毒效果不佳,因此,注意個人衛生,濕洗手以及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是很重要的!至於環境清潔部分,則是建議用稀釋漂白水來做清潔動作。如何配製漂白水呢?首先,先準備市售漂白水,免洗湯匙(一匙約20 c.c.),及大瓶寶特瓶(一瓶約1250 c.c.)。配製方法如下表(摘自疾病管制署):

配製完成後,建議戴上口罩及手套,用0.5%漂白水灑在嘔吐物或是排泄物上,以拋棄式紙巾或是抹布覆蓋之後清除,再用0.1%或0.5%漂白水由外往內擦拭汙染區,接著以0.1%漂白水由外往內大範圍輕灑,等待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或是沖洗。配製好的清潔用漂白水建議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未使用完畢應丟棄。

急性腸胃炎,不論病毒或是細菌性,常常是可以自癒的,在遇到此問題時,最重要的是適時的水分補充以及充分休息。不過在觀察恢復過程中,仍需警覺是否有任何併發症出現。一旦有,仍要儘速就醫。

 

 

 


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吳仲琳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