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召募新志工時,總會有人問:「志工沒有領薪水,怎麼還要規定這麼多?要面談、要上課,重點是還要通過17週實習?」在本院擔任志工,需要經歷的程序總讓應徵者留下莫大的疑問。 實習除了讓志工伙伴能對即將服務的環境、內容、對象有足夠的認識,審視自己的興趣、時間和能力是否適合;志工運用單位也可對新志工的個人特質有進一步的認知,從而安排適才適所的服務。 而這17週又帶給志工伙伴哪些不一樣的想法?以下以兩位實習志工的心得與各位共享: 走出家庭、走出封閉<錄自腹部超音波室分隊 高麗卿 實習心得> 剛開始每一次都戰戰兢兢的深怕出錯,工作人員說,妳是來做志工的,不要有那麼大的壓力。慢慢的,也能以較放鬆的心情,在學習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法。 走出家庭接觸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開拓了我的視野,改變了一成不變的生活,感謝臺大醫院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獲益良多,感恩! 生命無常、心動馬上行動<截錄自西址諮詢引領分隊 楊雅惠 實習心得> 到底要不要等退休後再當志工,曾是我考慮的重點,但是感受到生命無常,起心動念的時候應趕緊付諸行動,才不會徒留遺憾,因此報名了臺大醫院志工,順利通過口試,踏入受訓、實習的一道道訓練歷程。 在三天的受訓中,感受到臺大醫院的嚴謹,雖然志工需求仍然殷切,但是品質的要求卻沒有一點點退讓,每堂課都透過主講者的細細叮嚀以及小考,讓受訓的伙伴能盡量的記住各項規定。 臺大醫院是非常重視紀律的組織,舉凡到班服務、請假、遲到、早退、代班、支援、服裝、安全等都有相關的規定,如未達標準,則實習視為未通過,因此實習時也謹記規定,以免違規而下次再來! 實習到一半時,發現有些病人沒有親人陪伴就醫,需仰賴志工的協助,幫忙推輪椅到診間、協助繳費領藥,或推送至其他院區等。我能理解這些病人的無助,只是發現自己心有餘力不足,在服務幾次之後,膝蓋疼痛難忍,一時無法痊癒,讓我萌生退出團隊的念頭。但資深志工們和班長的關心體貼,每週到班服務時給予無限的溫暖,讓我一週週的完成實習,為了不半途而廢,我試著以淡然的心態,盡力而不勉強的面對實習。 實習的這一段期間,我感覺到不只是臺大醫院的各項醫療設備和技術在與時俱進,志工也需跟著求新求變,才能真正有所成長。 得之於人者多,出之於己者少,無論在此能擔任多久的志工,每一次服務都盡心力的投入其中,也算無愧初衷了! 17週的志工實習成長過程,從陌生、摸索、遲疑、適應,然後在成為正式志工的歲月中慢慢熟悉、融入、認同、歸屬。這一段不算容易的時光裡,與團隊產生像家人一般的感情,再累、再辛苦也不捨離棄。這是在這個大團隊裡帶給志工的不一樣體驗與收穫,志工們在此拓展人際情誼與豐富生命經驗,也許與其他提供志願服務機構相比,沒有較吸引的福利措施,但仍不改志願,在助人的這一份志業中持續不懈。這是一名優秀、令人引以為傲的志工的養成過程,也是本院志工隊堪可自負的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