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手邊有止痛藥,我能吃嗎?聽人家說止痛藥傷胃、傷腎、傷肝,到底該怎麼辦? 疼痛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感受,其痛苦可大可小,性質也可能有所不同。疼痛是相當主觀、令人不喜的感受,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因此疼痛的緩解對所有病人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在吃止痛藥前,首先要先搞清楚,為何而痛。疼痛的分類,一般可分為傷害感受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與神經病變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前者主要是有能夠具體測量或描述的實質傷害,例如碰撞或外傷可以看到傷口、運動乳酸堆積或體內發炎能用一些生化數值來呈現、內傷或腫塊壓迫可以藉影像學推估等痛覺神經受到刺激後產生訊號,經由一連串途徑將訊號送至大腦解讀出「痛的感覺」,而這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警報「有危險!需注意!」,讓我們知道組織受傷了,需要將傷害移除或多休息讓其恢復。此類的疼痛除了止痛外,解決疼痛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外來的傷害或是體內的各種侵擾或異常,若單純的壓抑疼痛感可能僅是治標而非治本,不同原因導致的疼痛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才能有效的緩解。 而神經病變性疼痛尚缺乏具體的測量指標,神經系統因為某些刺激、後遺症、或不明原因而不斷發出假警報,例如皰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或某些藥物導致神經敏感等。當然也有些疼痛可能無法明確歸類是nociceptive或是neuropathic,只能嘗試尋找源頭並解決痛苦。 在藥物治療部分,普遍、常見的口服止痛藥多為下列幾種:
因疼痛實在是太常遇見的問題,故止痛的方式千百萬種,此次主要講的僅是最常見的藥物治療部分(以口服藥物為主,其他還有許許多多,如止痛貼布、藥膏、噴劑等,因篇幅關係故不在此講述),但還有一些藉由外科(如手術阻斷特定神經)、電療、心理層面與認知治療等的方式,或是如中醫的中草藥、針灸等,在某些狀況下也都是有幫助的。止痛藥物雖然有時僅是治標,但這個標卻往往影響病人的生活甚鉅,故為每位病人選擇合適的藥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查明肇因選擇藥品類別,再依據病人當下的肝腎功能與各種狀況選藥、調劑量,畢竟世上沒有仙丹,切勿聽信坊間流傳或標榜「不傷肝+不傷腎+不傷胃」的偏方或黑藥丸仔!重點是,要經正規中醫或西醫之醫療專業人員的評估、判斷,並遵照醫囑、適時追蹤!若是對病情或症狀有任何的疑慮,都應諮詢並反映給自己的醫師、護理師、藥師或治療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