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疼痛與止痛
內容下載:
 

好「痛」…手邊有止痛藥,我能吃嗎?聽人家說止痛藥傷胃、傷腎、傷肝,到底該怎麼辦?

疼痛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感受,其痛苦可大可小,性質也可能有所不同。疼痛是相當主觀、令人不喜的感受,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因此疼痛的緩解對所有病人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在吃止痛藥前,首先要先搞清楚,為何而痛。疼痛的分類,一般可分為傷害感受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與神經病變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前者主要是有能夠具體測量或描述的實質傷害,例如碰撞或外傷可以看到傷口、運動乳酸堆積或體內發炎能用一些生化數值來呈現、內傷或腫塊壓迫可以藉影像學推估等痛覺神經受到刺激後產生訊號,經由一連串途徑將訊號送至大腦解讀出「痛的感覺」,而這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警報「有危險!需注意!」,讓我們知道組織受傷了,需要將傷害移除或多休息讓其恢復。此類的疼痛除了止痛外,解決疼痛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外來的傷害或是體內的各種侵擾或異常,若單純的壓抑疼痛感可能僅是治標而非治本,不同原因導致的疼痛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才能有效的緩解。

而神經病變性疼痛尚缺乏具體的測量指標,神經系統因為某些刺激、後遺症、或不明原因而不斷發出假警報,例如皰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或某些藥物導致神經敏感等。當然也有些疼痛可能無法明確歸類是nociceptive或是neuropathic,只能嘗試尋找源頭並解決痛苦。

在藥物治療部分,普遍、常見的口服止痛藥多為下列幾種:

  1. 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 / paracetamol):
    • 單純止痛解熱,並無消炎作用,為最普遍用來止痛或退燒的藥物,藥局也很常見。凡此成分的成藥,且因其作用較單純,就是症狀緩解,所以若成人不痛、不燒基本上可以不吃。
    • 副作用一般不太常見,但需注意的是一天最高劑量不宜超過4 g(若以一般常見500 mg/tab換算就是8顆),否則可能造成肝臟負擔。
    • 務必注意服藥期間勿飲酒,否則更易造成肝臟負擔,甚至可能導致肝臟受損!
  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 藉著抑制體內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止發炎物質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合成來達到消炎止痛效果。除口服藥外,也有相當多種的劑型(如針劑、栓劑、藥膏、貼片等),也是市面上許多成藥的有效成分。
    • 可依據其對COX的親和性/專一性分為非選擇性與COX-2選擇性,前者雖然消炎止痛的效果可能稍強,但腸胃道副作用(如腸胃道潰瘍)也大於後者,但兩者在心血管風險(如中風)與腎毒性並無明顯差異。
    • 有數種不同結構類別,故即使對其中某項曾有過敏記錄,若非屬嚴重過敏反應,可嘗試另一種結構類別的成分。若有此顧慮的病人,應明確告知醫師或藥師您曾發生過敏的藥品與當時反應為何,才能讓他們為您做最適切的判斷。
    • 此類藥物因並非單純止痛,還帶有抗發炎的作用,故於某些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可能需要常規性服用,以免疾病發作。
  3.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s):
    • 單純止痛,種類繁多,可依據其各藥物止痛機轉特性、強度/效力、劑型設計(口服、口溶錠、針劑、貼片、口頰片等)、病人特異性(如肝腎功能、過敏、副作用)等,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選項。
    • 常見副作用主要為便秘、噁心嘔吐、過敏,過量時可能造成呼吸抑制與精神抑制。一般的便秘等副作用,在服藥一段時間以後多可適應緩解,或者也可藉由其他輔助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而像是呼吸抑制等較嚴重的副作用,在劑量增減上遵循適當流程、小心調整,則可降低風險。
    • 雖此類藥品因具有成癮性故多屬於管制藥品,但重點是「當用則用」!若能經醫師專業判斷、審慎評估,遵照醫囑用藥,定期回診追蹤,就無需太過擔心。
  4. 而針對神經痛,則常會使用三環類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某些抗癲癇藥物(如gabapentin、pregabalin、carbamazepine、oxcarbazepine)等,以其抑制過度活化之神經的作用,達到緩解神經痛的效果。
  5. 亦有部分特定原因造成的痛,可以藉由某些相對應的藥物緩解或預防,例如痛風使用秋水仙鹼(colchicine)、偏頭痛使用翠普登類藥物(triptans)、癌症骨轉移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等 。

因疼痛實在是太常遇見的問題,故止痛的方式千百萬種,此次主要講的僅是最常見的藥物治療部分(以口服藥物為主,其他還有許許多多,如止痛貼布、藥膏、噴劑等,因篇幅關係故不在此講述),但還有一些藉由外科(如手術阻斷特定神經)、電療、心理層面與認知治療等的方式,或是如中醫的中草藥、針灸等,在某些狀況下也都是有幫助的。止痛藥物雖然有時僅是治標,但這個標卻往往影響病人的生活甚鉅,故為每位病人選擇合適的藥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查明肇因選擇藥品類別,再依據病人當下的肝腎功能與各種狀況選藥、調劑量,畢竟世上沒有仙丹,切勿聽信坊間流傳或標榜「不傷肝+不傷腎+不傷胃」的偏方或黑藥丸仔!重點是,要經正規中醫或西醫之醫療專業人員的評估、判斷,並遵照醫囑、適時追蹤!若是對病情或症狀有任何的疑慮,都應諮詢並反映給自己的醫師、護理師、藥師或治療師!

 


藥劑部藥師 傅千芳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