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老來缺牙,該選擇植牙或全口假牙
內容下載:
 

前言
隨著醫療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如何有品質的過每一天(successful aging)成了大家矚目的焦點。日常生活中,飲食這一件事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都想好好吃一頓飯,不論是自己一個人或與親朋好友。這時候,因缺牙造成的飲食不便往往是最苦惱的,特別是對高齡者而言。不論是缺牙的病友自身或是照顧的家人總有同樣的問題:什麼樣的假牙最適合呢?

假牙對全身健康的重要性
吃得好不好,或者更專業的說,咀嚼效率高不高,已經被證實影響全身健康。咀嚼好壞和營養均衡攝取已獲得國人普遍的認同。許多研究更進一步的發現,良好的咀嚼動作(chewing cycle)促進大腦血流,缺乏咀嚼運動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對於大範圍缺牙的情形,藉由活動假牙提升生活品質有其重要性。

活動假牙使用上的優點和缺點
活動假牙主要藉由與假牙基底床接觸的軟組織提供支持,配戴活動假牙可以回復部分咀嚼功能。活動假牙可以簡易地取出和配戴,配戴者在三餐飯後能取下清洗假牙、維持口腔清潔。不過,隨著國人對飲食要求的提高,常常聽到配戴假牙的年長者抱怨很多東西吃不動,例如青菜等高纖維食物、或需要多次咀嚼的肉類與堅果等。同時,因為長期的牙齒缺失導致牙床嚴重吸收,活動假牙的穩定性普遍不甚理想,假牙晃來晃去或是講個話假牙就彈出來,常造成配戴者日常生活的窘境。另一方面,這些牙床也比較不能承受咀嚼的力量,磨擦後常造成疼痛或傷口。

對於吃東西的要求,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適應活動假牙,並可以正常飲食和保持社交生活。但是,也有一群人總是無法滿足於活動假牙,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方法來幫忙呢?

如何藉助人工植牙的幫忙
在缺牙的牙床上,人工植牙可以提供穩定活動假牙的效果。這就像是漂浮在海上的船隨風浪移動,但是如果有了船錨,船就可以固定在海床上,不易任意飄移。雖然人工植牙有它的好處,但是對大部分高齡者和照顧的家屬而言,太複雜的手術療程總是讓人聞之卻步。目前長期臨床病例的追蹤報告顯示下,在全口無牙的下顎牙床上,置入兩根人工植牙,能有效提供活動假牙穩定效果、增加咀嚼效應並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同時,這樣較簡單的設計,對配戴者而言比較容易使用單束毛牙刷等工具維持清潔。隨著年齡的增加與長照時代的來臨,這樣的設計也會讓身旁照顧者更容易維持假牙配戴者的口腔健康。

年長者植牙該注意的問題
人工植牙須固定在齒槽骨中才能提供假牙穩定的效果。然而隨著缺牙時間的延長,齒槽骨也會跟著吸收,導致無法完全置入人工植牙,就像太淺的地盤無法將地基鑽入來蓋樓房。因此,事前的詳細評估是需要的。另一方面,高齡者常有一些特殊身體狀況,舉例來說近年因為骨質疏鬆服用相關藥物的年長國人相當普遍,而這些藥物會影響骨細胞的代謝週期,進而影響植牙手術的結果。這些都需進一步協同相關科別醫師一起處理。

結語
為了在高齡化社會下有品質的過每一天,以活動假牙修復缺牙區、回復口腔機能與咀嚼功能是需要的。目前而言,活動假牙仍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對於傳統活動假牙的配戴出現假牙鬆脫、壓迫疼痛等不適應的情形,或許可以藉由少量植牙的幫忙來提升咀嚼功能。老來缺牙的處理,常需要進一步和牙醫師及相關科別醫師詳細討論。同時,也需考慮到日後照顧及維持口腔清潔的因素;面面俱到的評估各項條件,讓長者們能有一口美觀又實用的好牙。


 

牙科部補綴科主治醫師 楊宗傑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