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骨盆腔發炎疾病
內容下載:
 

一位25歲輕女性因下腹痛至門診就醫,自述持續一週悶痛,但這幾天加劇,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加,性行為時尤其疼痛。在婦產科門診內診時發現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有明顯腫大合併觸痛。血液檢查顯示白血球上升,超音波顯示6公分的左側卵巢腫瘤及少量腹水。經診斷為骨盆腔發炎合併卵巢膿瘍,住院並給予抗生素治療。經過一週抗生素治療,腹痛仍無明顯改善,因此接受腹腔鏡膿瘍引流手術(如圖一所示),並持續服用抗生素,在症狀改善後順利出院。

骨盆腔發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就是女性生殖道(包括陰道、子宮頸、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的感染(如圖二所示)。骨盆腔發炎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就醫常是因為慢性腹痛,或育齡女性不孕才診斷出骨盆腔發炎。未治療的骨盆腔感染可能進展為卵巢/輸卵管(骨盆腔)膿瘍、骨盆腔沾粘及慢性腹痛,亦會增加輸卵管外孕或不孕症的風險。

症狀
下腹部(或骨盆)疼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異常的陰道分泌物、異常子宮出血(例如性交後或經期間的不規則出血)、性交疼痛、解尿疼痛或發燒寒顫。

原因
常見的致病菌包括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或是多種細菌同時感染,而性行為傳播為主要的感染途徑。

風險因子
多重性伴侶、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未使用保險套)、過度陰道灌洗、有性傳染病或骨盆腔發炎病史。

診斷
首先需排除其他可能也以下腹痛為症狀的疾病,例如卵巢腫瘤扭轉或破裂出血、子宮外孕、盲腸炎或憩室炎。骨盆腔發炎以臨床內診評估為主要診斷方式,可能輔以陰道/子宮頸微生物培養以作為抗生素選擇的參考;在不易診斷或複雜性骨盆腔發炎的個案,超音波、腹腔鏡檢查也能作為診斷的輔助依據。

治療
若診斷為骨盆腔發炎時,醫師會開立一至兩週的廣效性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改善。若在口服抗生素治療後無改善、持續發燒或合併其他症狀(例如全身倦怠、噁心、嘔吐)、懷孕或有骨盆腔膿瘍,則在醫師評估後需要住院治療、或進行膿瘍廓清(引流)手術。

預防
性行為時有防護措施、減少性伴侶人數、避免過度陰道灌洗、若有症狀及早就診治療。若為性傳染病,應建議性伴侶就診並評估是否需要同時治療,如此可減少再次(或反覆)感染的機會。

圖一 右側卵巢和輸卵管被沾黏所包覆
圖片來源:
http://www.misslo.co.uk/laparoscopic-surgery.html


圖二 骨盆腔發炎疾病為女性生殖道(包括陰道、子宮頸、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的感染
(圖片來源:Dr shabnam naz shaikh)

 

婦產部主治醫師 戴依柔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