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孩子感冒發燒兩三天了,一直沒有好轉的跡象,昨天晚上開始哭鬧不安也睡不安穩,今天早上我開始注意到他呼吸的時候有奇怪的咻咻聲,甚至不願意吃任何東西…。」 「醫師,他咳嗽快一個禮拜了,沒有發燒,吃藥吃了好多天還是一樣咳,有時會咳到吐,半夜也會咳醒,這段時間吃不好,活力也明顯下降,我覺得他咳到有點喘的樣子…。」 何謂急性細支氣管炎 急性細支氣管炎的診斷仰賴臨床症狀,主要病徵有發燒、咳嗽及呼吸急促,其他常伴隨的症狀還包含鼻塞、流鼻水及因咳嗽劇烈或呼吸急促而導致食慾與活力降低。肺部的理學檢查可藉由聽診發現喘鳴聲(wheezing),胸部X光攝影亦可提供細支氣管炎診斷之線索。 急性細支氣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占大多數,其他常見病原包括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腺病毒(adenovirus)及流感病毒(influenza)等。90%兒童在兩歲以前會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其中約40%會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例如:急性細支氣管炎),然而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並無法獲得終生免疫力,往後仍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隨著年紀增加、抵抗力增強,臨床症狀也會變得較輕微。 大多數患者僅需口服藥物治療即可逐漸改善,若病童本身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慢性肺疾病、先天性肺部異常或免疫缺損,可能會有較嚴重的呼吸喘甚至低血氧等症狀。少數患者則可能在病毒感染後引起續發性細菌感染而有較嚴重之病程。 治療
鑑別診斷 急性細支氣管炎好發於兩歲以下兒童,常見鑑別診斷包含肺炎、百日咳及異物吸入等。
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針對最常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現今對於高危險群且符合用藥規範的幼兒,包含:出生時懷孕週數≦30週之早產兒、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35週)、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符合(1)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合併心臟衰竭註或(2)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於完全矯正手術(含心導管或是外科手術矯正)前或是矯正手術後仍有發紺或心臟衰竭症狀者,可在醫師評估後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疫苗Palivizumab(Synagis)做預防,其他種類的疫苗與治療藥物目前則持續有臨床試驗進行中,期望在將來能夠提供給兒童更好的預防選擇以及更有效的治療,減少感染罹病率,也盡早緩解病症不適與縮短病程。 急性細支氣管炎是幼童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給予妥善的治療與照護之後,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大多數病童僅需接受門診治療,少數患者尤其是具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先天肺部結構異常及免疫功能缺損的病童,則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而需住院接受後續治療。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衛生習慣、均衡營養、流行期避免到公共場所或擁擠空氣流通不佳之處,將有助於減少感染機率。 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