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人類乳突病毒與頭頸癌
 聽力損失及其預防與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
聽力損失及其預防與治療
內容下載 :
 

聽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沒有聽覺就沒有語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就無法溝通。所以聽力損失對日常生活、工作、娛樂等都有很大的影響。聽損嚴重的病人就好像與他人及社會隔絕了一般,引起很大的障礙,降低了生活品質。還不止如此,聽損還會引起很多其他的「共病」,如焦慮、憂鬱,甚至跌倒、失智。聽損與失智的關係是最近十年來熱門的話題。經由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聽力損失會增加失智的風險,有的研究甚至說風險會增加至五倍。任何年齡引起的聽損都會影響認知功能。最近又發現若矯正聽損,如使用助聽器,則失智風險不會增加。至於聽損與失智的確切因果關係仍不明,一般認為接受外來的刺激降低,大腦認知就容易退化了。總而言之,聽損未治療或矯正,引起的後果是不容輕忽的。

聽力損失是一種常見的病狀,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有千分之3的機會有先天性聽損,幼兒期則是好發中耳炎。青少年和年輕人長久使用耳機聽音樂易造成噪音型聽損,中年期有各式耳部疾病可引起聽損。老人家則聽力退化的比例很高:65歲約1/3、75歲約1/2、85歲約8成的人都有顯著的聽力退化。聽力損失的自覺症狀是常覺得與人溝通困難,聽不到或聽錯,電視要開愈來愈大聲,一直要別人重複講話等;若有以上情形,一定要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與聽力師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落入以上所提聽損的障礙與共病中。

若是診斷有聽力損失,要如何治療呢?應要針對不同的病因。比如說耳垢栓塞或中耳積水,在門診把耳垢取出或積水吸出,聽力馬上改善,病人會驚呼「神醫」!有些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的患者可經由中耳手術改善聽力。但可惜超過8成聽損是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病變,目前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只能藉助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改善。在這強調電子耳是一種將電極植入內耳的裝置,需手術,價格昂貴,目前多用於「極重度聽損」的患者。換言之,大部分的聽損患者需要的是助聽器。提到助聽器,許多人都有負面的印象,估計臺灣只有約5%的聽損患者使用助聽器,使用率較歐美先進國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大多數不戴的人都是因為不只語音,噪音也放大,以致變得很吵,或在吵雜環境之下效果不彰等。當然現在助聽器太貴也是原因之一。事實上現在助聽器科技進步,戴上後有一段時間適應,加上在正確的環境下使用,一定是對溝通有助益的,如此不但對患者有幫助,家人在與病患說話時,也不會那麼吃力。

既然大部分的聽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可以早期診斷發現,或做聽力的保健及聽損的預防。同樣的,針對不同的聽損原因。對於先天型聽損,目前有新生兒聽力篩檢或基因篩檢,早期發現聽損兒給予助聽器或電子耳治療,加上聽語復健,效果十分好。幼童易因感冒引起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家長應特別注意就醫,以免將來變成慢性中耳炎影響聽力。青少年使用耳機聽音樂或工作娛樂暴露於噪音之下時,應注意避免過大聲音,且應適度休息,以免發生不可逆的聽神經損害。中壯年有任何耳部不適的症狀,包括耳鳴、暈眩、急性聽損,應儘速就醫,有些可以有效治療。至於最常見的聽力老化,由於原因可能是多源性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噪音暴露,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習慣(抽菸、喝酒、肥胖)等,都可能與老年性聽損有關。所以預防著重於避開噪音、控制全身性疾病,及健康的生活型態。若聽力老化減緩,生活品質較佳,也可減少心理疾病及失智的發生機會。

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劉殿楨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