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爺奶帶孫有一套
 頭腦靈活 高齡樂活
   
   
 前期兒童專欄
   



 

 

:::
頭腦靈活 高齡樂活
內容下載 :
 

根據內政部主計處(2016)統計,民國105年臺灣平均餘命男性為76.81歲、女性為83.42歲,臺灣於民國8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7%,屬於高齡化社會,而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推計,臺灣於民國107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而民國114年則可能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如何促進高齡者身心健康,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議題。

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知名的修女研究(Nun Study)中,Snowden與其同僚自1991年開始,針對678位75至102歲天主教修女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累積了相當多寶貴的資料(見Snowden, 2003),例如在此當中發現,修女每天所書寫的日記內容中概念密度較高者,其老年後認知功能較概念密度低者佳,罹患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之機率亦較低。當中一位享壽104歲高齡的Matthia修女,其性情開朗,喜愛為窮苦的人編織手套,也教導他人如何編織,直至過世前,均過著相當活躍且快樂的生活,Matthia修女可說是健康老化的指標性人物;然而,在Matthia修女過世後,腦部解剖發現其腦部病變之嚴重程度已達中度AD病理之程度,腦部病變是否為決定罹患失智症之唯一因素,遂成為重要討論的議題;近年研究者提出認知保留(cognitive reserve)之概念以解釋上述腦部病變與認知功能的獨立性,認知保留可能與個體之生理與行為層面有關,以下簡述與認知保留有關行為層面之議題,至於生理層面之認知保留部分,建議讀者可參考Reuter-Lorenz與Park(2014)、Barulli與Stern(2013)等文。

具認知豐富性活動
過去研究發現,增加較具有認知豐富性之活動可能減低罹患AD之風險,且在AD病人常見缺損的腦部內嗅皮質區(entorhinal cortex),其萎縮程度與認知活動及需計畫性的家務活動有關聯;此外,認知訓練與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患者之認知功能表現有正向之關聯,而增進環境中認知刺激豐富性,對於此類型病人之認知表現亦有所助益。平時建議長者可從事如園藝、釣魚、下棋、旅遊、書法、繪畫、插花、舞蹈、音樂及飼養動物等活動,但其實並不需侷限於特定某類型之活動,畢竟有興趣並獲得成就感的活動,才容易持之以恆並感到滿足快樂。

社會連結
較多正向的社會網絡連結,如與社區、配偶之連結,且具較高滿意度及互惠性的關係,可能與減緩認知功能退化及降低AD發生風險有關,而過去研究中亦發現,社會孤立及孤獨感受也可能與認知功能退化有關連;舉凡擔任醫院或服務機構志工、參與社區活動、維持與家人朋友間良好互動關係,都有助於促進較佳之社會連結。

運動
過去研究發現,固定的運動與降低AD之風險有關連,較多的運動量與較佳的認知功能及腦部結構有正向關連,且具強度之運動有相當程度的效果。如體操、散步、登山健行、球類運動等,都是相當適合的活動,但建議仍應依自身體力狀況量力而為。

目前神經病理與認知功能減退之關聯尚未有明確定論,尚待後續研究持續探討及累積,但依據過去研究發現,或許未來有可能透過高齡者活動與生活方式之安排,協助維持高齡者認知功能表現,促進高齡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內政部統計處(2016)。105年簡易生命表,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cate_sn=&belong_sn=5992&sn=6026
  2.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年至150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3. Barulli, D., & Stern, Y. (2013). Efficiency, capacity, compensation, maintenance, plasticity: Emerging concepts in cognitive reserv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7(10), 502-509.
  4. Reuter-Lorenz, P. A., & Park, D. C. (2014). How does it STAC up? Revisiting the Scaffolding Theory of Aging and Cognition. Neuropsychology Review, 24, 355-370.
  5. Snowdon, D. A. (2003). Healthy aging and dementia: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Annu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39, 450-454.
  6. Xu, W., Yu, J.-T., Tan, M.-S., & Tan L.. (2015). Cognitive reserv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Molecular Neurobiology, 51(1), 187-208.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連星恬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