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UH-HOPE 臺蒙國際醫療交流計畫 心血管中心護理師支援篇~2 |
內容下載 : |
 |
|
|
NTUH-HOPE臺蒙國際醫療交流計畫於今年邁入第九年,蒙古國第三醫院計畫拓展心血管中心業務,故邀請本院醫療團隊協助該院建立心血管疾病照護流程與指導臨床護理技術,為此本院每月分梯派遣資深護理師/護理長赴蒙古國提供臨床指導、教學與行政管理建議,共計六個月。此計畫的開幕儀式於6月26日假蒙古國立第三中央醫院舉辦,筆者能身為計畫其中一員,並參與隆重的開幕儀式,深感榮幸。
有別於一般人對蒙古的刻板印象,我們支援的蒙古國是一獨立國家(俗稱外蒙),擁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字,中文在當地是行不通的。第三醫院位於首都烏蘭巴托市區,交通擁擠程度不亞於臺北市,當然是以車子代步,而非同事玩笑中的騎馬上下班。
此行主要工作單位為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分為兩區共18床,日班與夜班各有2名護理師,採兩班輪替制,日班8小時,夜班則是相當驚人的16小時,照護方式不像臺灣是total care,而是偏向 functional care。由於未有專職人員清潔病床、接送病人做檢查、到藥局領取緊急藥物或交換藥車,亦無書記負責記帳,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護理師一手包辦。當一位護理師接送病人做檢查時,單位就只剩下一位護理師獨撐大局。另外與本院不同之處是,當病房已滿床,但有病人情況緊急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時,他們就臨時加床,讓病人睡在小推床上,放置於兩張床位中間,沒有我們常說的「擠床」(就是將相對穩定的病人轉出,空出的床位給更需要的病人)。雖然他們的病人嚴重度相較於本院輕,但這樣的工作負荷量,對於習慣於團隊分工的我們是難以想像的。
在蒙古國既然說的不是中文,我與院內人員溝通自然是一大難題,蒙古國醫院的病歷、報告等皆是以蒙文書寫,連診斷都是以數字表示,一本病歷看下來,幾乎沒有能看懂的部分,所幸蒙方護理師不會因為我是外國人就不願意跟我溝通,我們常常靠著翻譯軟體、找醫師幫忙,外加比手畫腳,倒也能了解彼此的意思。每周三次固定的教學活動,為了讓聽者更能理解課程內容,在有限的資源中製作簡單的教具,而蒙方護理師也認真地製作英文簡報報告及課後的英文教學,大家一起討論,互相交流,在這過程中讓我學習到只要大家目標一致,齊心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能一一克服。
這一趟為期一個月的支援任務,在語言不通、工作常規也大不同的陌生環境下進行,讓平時在工作上得心應手的我,瞬間覺得自己就像新人一般,一開始難免有些挫折及負能量,也鬧過一些笑話,還好有本院單位長官同事和國際醫療中心成員的強大支援,以及蒙方人員的殷切關懷,讓我身在異鄉也不覺得是孤軍奮鬥。我在蒙古國結交的朋友們都非常友善,給予許多照顧及關心,也很感謝蒙方護理師們周末還抽出時間帶我出遊,體驗與臺灣截然不同的風光文化。支援期間的最後還遇到來自臺灣和南韓參加國際醫療營的學生,我帶著他們參觀及解說加護病房、心導管室及見習如何照護病人,是很有趣的經驗,為這趟旅程留下非常珍貴的回憶。ㄧ個月支援的時間不算短,足以讓蒙古國在我腦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也希望我們的付出對第三醫院的臨床護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2018 NTUH-HOPE 臺蒙國際醫療交流計畫」開幕儀式 |
 |
 |
第三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 |
每周三次的教學活動 |
 |
一群熱忱充滿活力的護理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