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心臟瓣膜疾病
 致命性的胸痛及主動脈急症:初探急性主動脈剝離
 消化性潰瘍用藥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
消化性潰瘍用藥簡介
內容下載 :
 

在環境及生活習慣的影響之下,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指發生在胃或十二指腸上壁的肌層黏膜延伸到更深層的地方缺損。主要致病原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H. Pylori infection)及長期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胃酸過度分泌(Zollinger- Ellison syndrome)、疾病因素、壓力、吸菸、酗酒等。常見的症狀包括空腹或飯後2到5小時出現腹部不適、疼痛或噁心,以及夜間疼痛,常可經由進食或制酸劑等藥物緩解;另外也有一些出血的警訊表現,如貧血、吐血、黑便,病人常會因為因此食慾不佳漸漸消瘦。治療方式藉由臨床表現及特殊檢測,並根據病因、潰瘍型態等因素選擇治療的方式,簡述如下:

  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通常會使用一種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加上二到三種抗生素形成三合一或四合一的療法治療10-14天,第一線治療組合為PPI + clarithromycin + amoxicillin(或metronidazole),針對易復發的族群後續再以第二型抗組織胺抑制劑 (H2-receptor antagonists)或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目的在於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發的消化性潰瘍。
  2. 口服NSAIDs或其他因素:長期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特別是大於55歲患者,易引發消化性潰瘍,除了停用NSAIDs藥物外,通常用PPIs作為第一線治療使用八週,另外還有第二型抗組織胺抑制劑及輔助性療法,如在潰瘍面形成保護黏膜的懸浮液sucralfate(Scrat Suspension®)。

藥物簡介

  • 質子幫浦抑制劑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第一線用藥,目的為抑制胃酸分泌,使用後胃酸的抑制程度會在前3到4天逐漸增加,而此類藥物有些會受食物影響藥品吸收,因此以餐前半小時到一小時使用為佳(比較表如下)。這些質子幫浦抑制劑皆須以腸溶錠劑型接受保護以避免胃酸破壞,因此口服劑型請盡量整粒吞服,若需管餵或者無法整粒吞服者則請依照病人用藥教育單張說明使用。這類藥品是許多藥物代謝的酵素抑制劑,可能會影響某些藥品的代謝與活性,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例子為esomeprazole或omeprazole併用抗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可能會影響抗血小板的療效,需告知醫師。另外因為藥品會增加胃中的pH值而影響到某些弱鹼性藥物(如:digoxin, ketoconazole)及依賴pH吸收的藥物在腸胃的吸收,因此併用時須注意藥品交互作用。
  • 本院此類藥物比較表如下:

    這一類藥物短期使用常見的副作用為頭痛、腹痛、噁心、嘔吐;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則是易造成胃相關併發症、提高腸胃道細菌感染風險、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需長期使用的患者需增加鐵、鈣、維生素B12及鎂的攝取。
  • 第二型抗組織胺抑制劑,如:famotidine(Kimodin®),這類藥品作用於胃壁細胞的H2接受器上,抑制胃酸分泌,短期使用這一類藥物的副作用與質子幫浦抑制劑類似,另外偶見的是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雖可逆但無法預估發生的可能性。
  • 制酸劑(antiacids),如:鎂-鋁鹽複合物(hydrotalcite Mg-Al complex,Nacid®)、氧化鎂(MgO®)、氫氧化鋁、碳酸氫鈉等,這一類藥物主要用來快速中和已存在的胃酸,制酸劑使用時建議嚼碎後服用,並搭配適量的水,作用會較快且效果較佳。常見的腸胃道副作用與劑量相關,含鋁的藥物易造成便秘,含鎂的製劑容易腹瀉等。
  • 輔助性療法:sucralfate(Scrat Suspension®),這個藥能在潰瘍面形成保護黏膜,藉以促進潰瘍癒合,但不廣泛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服用此藥時須與其他口服藥區分開2小時,以避免影響其他藥品吸收,主要副作用為年老者易便秘。

結語
消化性潰瘍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習慣也是關鍵的一環,調適心理壓力、戒菸都有助於改善潰瘍發作,飲食方面則建議易造成消化不良或可能加重潰瘍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盡量避免或少吃。藥物治療以病因區分加以治療,若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目的在於根除感染,常會使用PPIs加上兩到三種抗生素形成三合一或四合一進行10到14天療程。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病人應盡量避免使用NSAIDs(包括Aspirin)且需維持胃酸抑制藥物的使用,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在藥物上的選擇與本身慢性病用藥的交互作用也需特別注意。因此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上,良好生活習慣及完整治療療程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資料

  1. JULIA FASHNER, MD, and ALFRED C. GITU, M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H. pylori Infection.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5; 91(4):236-242 2.
  2. Bryan L. Love and Matthew N. Thoma editors: Pharmacotherapy Peptic Ulcer Disease, 9th edition
  3. 莊宗憲。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藥物之比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二十七卷第二期,52-58頁
  4. Nimish B Vakil, Mark Feldman, Shilpa Grover. Up to date: Peptic ulcer disease: Management. Avaliable at: https://www.uptodate.com (cited: 07/20/2017)
藥劑部藥師 張愷倫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