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不可輕忽之糖尿病足潰瘍
 嚴重燒燙傷之處置
 新生兒血管瘤藥品治療
   
   
 前期專題報導



 

 

:::
新生兒血管瘤藥品治療
內容下載 :
 

什麼是血管瘤?
東方人說是「床母做記號」,西方人說是「天使的吻痕」。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瘤,有相當多種類型,其中新生兒最常見的為「草莓血管瘤」,外觀上可見病灶呈現草莓樣不規則凸出於皮膚表面,看起來是暗紅色且邊界明顯,通常約2到5公分,也有少數可大到數十公分,可長在身上任何部位,約60%長在頭頸部,25%散佈於軀幹,而有15%位於四肢。血管瘤形成原因是由於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造成,一般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且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若發生於頭、頸、臉部,常因此造成患者外觀上的困擾。若進而造成嬰兒視覺、呼吸和吸吮等功能的障礙,則建議積極治療。

血管瘤的治療
非藥品治療
依血管瘤的大小、部位、生長速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像是冷凍治療(乾冰、液態氮)、雷射、外科手術切除、局部注射硬化劑、藥品治療等,都是可採用的方法。如同前面所說,大部分血管瘤一般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且可自行消退,真正需要積極治療的主要是一些長在重要部位會影響相關的生理功能,例如:視力(眼皮)、聽力(外耳道)、進食(口腔)、呼吸(鼻腔或呼吸道內)、排便(肛門周圍)等,或是很大的血管瘤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而導致心衰竭,甚至血小板過低,進而危及生命的急症,要用哪種治療方法需要醫師評估且看病人意願,因為每種方法皆有利弊。

藥品治療
若血管瘤發生危及生命的急症,也可以短暫給予口服類固醇,使快速生長的血管瘤停止生長,甚至加速它的退縮。但是長期口服類固醇會引起一些嚴重副作用,所以必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診療下謹慎使用。 噻嗎洛爾(timolol)和普萘洛爾(propranolol)皆屬於非選擇性乙型阻斷劑,作用類似,目前已逐漸成為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第一線藥品。會用來治療血管瘤主要有外用(滴於病灶處)和口服兩種劑型,外用劑型成分為噻嗎洛爾,是眼藥水主要適應症為青光眼;而口服劑型成分為普萘洛爾,一般用於治療高血壓、心律不整、狹心症、焦慮或是偏頭痛等。2008年,法國學者首次報導普萘洛爾可使嬰幼兒血管瘤變軟、顏色變淡、範圍縮小,推測其可能機轉為普萘洛爾可使血管收縮、降低血管內膜生長因子與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的表現或是促進其凋謝。若血管瘤是長在表皮、皮膚淺層,病灶處較平、寬、大,大多會選擇眼用劑型,有些病患甚至不需要其他治療就很有效;至於長得較深的血管瘤,外用藥水效果不佳,就需要局部注射、口服藥品治療,待血管瘤表面變平,接著外用上述藥水,待顏色變淺後再用雷射。而口服普萘洛爾並非人人皆能使用,因口服劑型會有全身性的作用,必須先諮詢醫師,由醫師對病人進行充分的評估以減少可能發生的併發症與副作用,並排除使用上的禁忌,包括:心因性休克、竇性心動過緩、低血壓、心衰竭、氣喘、對普萘洛爾過敏、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雷諾氏徵候群等。而服用普萘洛爾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心跳減慢、低血壓、低血糖、支氣管痙攣、腹瀉、便秘、嗜睡、驚醒、四肢冰冷、噁心、嘔吐、皮疹等,因此一般會先以低劑量的普萘洛爾(propranolol)開始治療,而後觀察心跳、血壓、血糖等,確定患者可耐受後再慢慢增加至目標劑量。服藥期間,家長應常常觀察患者,如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應儘快就醫。


結論

血管瘤的類型多樣且病灶的深淺不一,因此觀察與等待血管瘤消退並不適用於所有血管瘤寶寶。若家長在孩子血管瘤長出時,能及早知悉醫師對於疾病上的診斷及醫療上的建議,除了能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也能儘快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有效降低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另外,臉部明顯的血管瘤,易使孩子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成長過程裡亦容易因外觀之故而產生自卑的心理,早期治療將可減少血管瘤對孩子心理的影響。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無論在醫療諮詢、醫療補助、心理諮商、就學、就業、社會適應都有提供服務,有需求的病人和家屬都可諮詢此基金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更應以平常心看待血管瘤病人,減少他們不論在學校或職場中,因為受到他人異樣眼光而衍生的種種困擾和壓力。不歧視不排斥,讓這些病人可以活得更自信、更自在。


藥劑部藥師 李家嫻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