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術後止痛自主權:患者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全身麻醉與半身麻醉
 止痛藥物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
止痛藥物簡介
內容下載 :
 

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所公布的癌症疼痛處理指引中定義,疼痛是「一種感覺上及情緒上的不適經驗,常與組織的傷害有關」,簡單來說,疼痛不是疾病,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在使用止痛藥之前,必須先量化疼痛以決定欲使用的止痛藥,最常使用的量化方式為「笑臉圖疼痛量表」及「數字疼痛量表」,一旦使用止痛藥之後,也需要以疼痛量表評估止痛藥的效果,以決定要繼續使用或停用或更換止痛藥。

笑臉圖疼痛量表 數字疼痛量表
笑臉圖疼痛量表 數字疼痛量表

止痛藥依強度弱到強可分為: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NSAIDs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鴉片類止痛藥)。急性疼痛如拔牙、骨折、開刀、受傷、生理痛,建議只須使用短效或弱效的止痛藥,一旦疼痛緩解,建議停用藥品;慢性疼痛如關節炎、帶狀皰疹、癌症導致的疼痛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因此也必須考量藥品副作用,慎選適合的病人,一旦使用則需定期監測副作用發生與否。

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作用機轉為阻斷腦中樞神經訊號以消除疼痛的感覺,也可用於退燒,但沒有消炎作用,成人建議劑量一次500毫克,每4到6小時一次,每日最大劑量為4克。雖不易引起全身性副作用,但當與酵素誘導劑(如酒精、barbiturates、carbamazepine、efavirenz、isoniazid、nevirapine、oxcarbazepine、phenobarbital、phenytoin、primidone、rifabutin、rifampin、St. John’s Wort)併用時,會增加毒性代謝物的生成,增加肝毒性的風險,也會使止痛效果打折扣;若病人有每日飲酒習慣,應避免長期服用acetaminophen,若仍需要併用,建議每日劑量不超過2克。

NSAIDs(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
NSAIDs中文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顧名思義該類藥品具有消炎及止痛效果,也有解熱的功能,常用於受傷引起的肌肉發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等。作用機轉為抑制cyclooxygenase(COX),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無法代謝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前列環素(prostacyclin)及血栓素(thromboxane),進而抑制後續的發炎反應。COX可分成COX-1及COX-2,COX-1存在身體各種組織中,經由荷爾蒙或生長因子刺激而產生,負責調節正常的細胞功能,如保護胃壁、血小板凝集、腎臟功能等;而COX-2則是在發炎時才被誘導出來的酵素,因此NSAIDs主要是利用抑制COX-2來阻斷發炎反應,抑制COX-1則會導致許多副作用,如腸胃道潰瘍、出血等。第一代NSAIDs如:Acemetacin、Diclofenac、Indomethacin、Ibuprofen、Naproxen、Tiaprofenic acid、Meloxicam、Nabumetone,其中Meloxicam、Nabumetone對COX-2的選擇性稍高於其他的第一代NSAIDs。第一代NSAIDs對於COX-1及COX-2無選擇性,為了減少腸胃道潰瘍的副作用,研發出對COX-2有選擇性的第二代NSAIDs:Celecoxib與Etoricoxib。然而無論第一代或第二代NSAIDs,仍對腎臟具傷害性,患有腎臟病者使用NSAIDs需補充水分,並監測排尿量。具有心血管病變的高危險群病人(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在使用NSAIDs比一般病人有較高風險會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此類病人不建議長期服用NSAIDs。

Acetaminophen與NSAIDs一般建議以口服給藥,若無法口服可改以直腸塞劑或靜脈注射。當使用acetaminophen或NSAIDs至最大劑量仍無法有效止痛時,應使用鴉片類止痛藥。

Opioid analgesics(鴉片類止痛藥)
臨床上,正確的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是很重要的,必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使用,以避免耐受性以及減緩對副作用的不適感。鴉片類止痛藥因為具有生理依賴性,被列為管制藥。「生理依賴性」是指長期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所造成的生理變化,當劑量驟降或治療突然中止,患者會出現戒斷症候群(早期:躁動、焦慮、肌肉痛、失眠、盜汗,晚期:腹瀉、噁心嘔吐、瞳孔放大),在正確使用下生理依賴性並不會構成鴉片類止痛藥使用的阻礙。耐受性是指人體經連續多次用藥後,對藥物的反應降低,需提高劑量才能產生相同程度效果,由小劑量漸增可以避免耐受性的發生。而在正確使用下,需要增加劑量以達到原先止痛效果,通常是因為癌症疾病的進展而使疼痛加劇。另外,鴉片類止痛藥的不良反應(鎮靜、噁心、呼吸抑制)會因為副作用耐受性而改善,但縮瞳、痙攣、便祕等副作用卻不會形成耐藥性,所以服用鴉片類止痛藥的病人需搭配軟便藥。一般大眾認為鴉片類止痛藥具有成癮性,因此排斥使用鴉片類止痛藥,其實是錯誤的,癌症病人須長期服用鴉片類止痛藥是因為引起疼痛的問題無法消除,並不是因為成癮造成的。

弱效型鴉片類止痛藥包括codeine、tramadol,強效型鴉片類止痛藥包括meperidine、morphine、fentanyl;又依作用的持續性分為短效型:codeine、meperidine、morphine (又名嗎啡,給藥途徑包括口服、靜脈注射、皮下注射),長效型:tramadol、緩釋型口服嗎啡、fentanyl經皮吸收貼片(Durogesic○R)。對癌症患者而言,穩定而有效的疼痛控制有賴於按時給藥(around the clock),在治療初期須使用短效型鴉片類,以協助醫師了解病人對鴉片類藥物的需求量,當患者的病況及疼痛趨於穩定,醫師藉由病人所需的每日總劑量轉換至長效型鴉片類,並按時給藥以增加病人的方便性以及減少突發性疼痛(breakthrough pain)的發生,短效型鴉片類則在突發性疼痛發生時使用,若每日有超過三次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突發性疼痛,應該增加每日每次按時給藥的劑量。

各種鴉片類止痛藥的特色如下:
Codeine會在肝臟被代謝成morphine而達到止痛效果,而codeine在低劑量時具有止咳效果,高劑量時達到止痛效果。Tramadol劑量調整的空間有限,當劑量過高時有抽搐的可能。Meperidine止痛效果約3小時,且其代謝物normeperidine具有神經毒性,只適用於急性疼痛,不適用於癌症疼痛的長期治療。Morphine、fentanyl、codeine無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最高劑量之上限),在病人耐受狀況允許下,可增加劑量至足夠的止痛療效。Fentanyl經皮吸收貼片(Durogesic®)設計為長效型,首次貼上後6~12小時會出現療效,24~48小時達最高療效,並可持續72小時,少數患者需48小時替換一次貼片,依劑量有三種:25 mcg/hr、50 mcg/hr、100 mcg/hr。

結語
民眾應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長期服用,也不要隨意購買來歷不明強調神效的藥品,以免可能服用到多種止痛藥造成藥品過量,對自身健康造成危害。使用上應確實遵從醫師與藥師的指示服用,勿自行更改藥品服用劑量或時間。若出現過敏、不舒服或是需併用其他藥品時應即時諮詢藥師,以確保用藥的安全。

 


藥劑部藥師 邱千慈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