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下載 : |
 |
|
醫院裡有一群孩童因發展遲緩,經過評估後,依其發展情形安排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等療育課程,過程中也教導家長一同學習、參與,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努力,這就是早期療育(簡稱早療)。早療社工師的角色包含家庭功能評估、發掘家庭內外在資源、提供支持性服務等等。面對家有早療兒,家長的辛苦往往獨自承受,醫院提供的支持性服務多以親職講座、小團體方式進行。為讓早療家庭間能更輕鬆的交流與彼此支持,同時讓醫療團隊更了解早療兒在生活中的樣貌,社工室於2015年7月催生了第一次的早療家屬聯誼活動--宜蘭幾米公園漫遊暨蠟筆工場體驗。
早期療育是跨專業、跨學科的合作,這次聯誼活動除了社工師發想及規劃執行活動、邀請早療家庭、社工實習生活動協助外,同時邀請到復健部盧璐醫師共同參與活動。活動中安排開放Q&A時間,舉凡「睡眠品質」、「挑食」、「好動」、「療育質與量」等問題,都讓家長與醫師間、家長與家長間,有更多的討論與分享。把教室從診間搬到戶外,不僅拉近了醫病之間的距離,醫師的用心及實際參與,對於家長來說是莫大的感動及鼓勵!
活動第一站是色彩繽紛的幾米公園,繪本中的場景在這裡原貌重現,增添了不少童趣。各小隊輔盡心替每個家庭合影,留下美麗的紀念,也在互動過程中,更加熟悉每位參與的家長及孩子。午餐選擇到具有懷舊風情的餐廳享用美食,五、六零年代的經典造型如柑仔店、冰果室、彈珠檯,不僅讓家長回憶起小時候,也讓新一代小孩有了全新體驗。等不及吃完飯,小朋友就開始玩轉輪盤抽冰淇淋,並且主動分享給大家,也逛起柑仔店買點心、童玩等,有吃又有玩的午餐時間,趣味性十足,也活絡了彼此間的互動和情誼。
下午來到蠟筆工場,讓家長與孩子共同體驗製作蠟筆的過程。活動中,小潔媽媽帶著小潔體驗每一道關卡,有時小潔不太能理解操作的步驟,隨意敲打、擺放,媽媽仍耐心牽著小潔的手一步一步共同完成製作,可以想見媽媽平時生活中的認真與執著,那細膩的互動感動人心!透過蠟筆工場的體驗,讓孩子們動手操作、認識顏色、學習輪流、等待、聽指令,不僅寓教於樂,整個過程也是「療育」的一部分,更是親子互動中最真實的展現!
活動結束後,社工室的電子信箱收到一封mail,小鴻媽媽感謝我們舉辦這樣的旅遊活動,小鴻因先天性心臟病加上過動,活動力旺盛,媽媽每次帶小鴻出門都是一大挑戰,因此減少了帶小鴻出門的次數。這次的活動不僅讓小鴻第一次搭遊覽車,第一次和媽媽一起出遠門,第一次和十幾位小朋友一起玩,對小鴻及媽媽來說,是一個難忘又開心的一天。收到這樣的回饋讓人既感動又溫暖,也堅定了我們繼續辦下去的動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