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隱性飢餓拉警報?如何均衡飲食
 年後減肥大作戰
 減重藥物介紹
   
 前期專題報導



 

 

:::
隱性飢餓拉警報?如何均衡飲食
內容下載 :
 

隱性飢餓,也就是「慢性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在全球有超過1/3的人口存在這樣的問題。它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健康問題,而且在臨床徵兆出現之前,可以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

一般認為,已開發國家的人民應該都吃得很「營養」,不會有開發中國家的飢餓問題,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已開發國家的飲食型態,可能存在兩個極端現象:富足者,可能因為外食、垃圾食物,存在營養「不均」問題;而在經濟狀況不佳者,例如有些偏鄉孩童無法三餐正常進食,可能存在營養「不足」問題。

對於已開發國家,長期的隱性飢餓也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我們很早就知道,足夠的維生素D可降低骨折的風險,而現在更發現維生素D攝取量不足,與某些癌症(例如乳癌、攝護腺癌)和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第1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

從歐美國家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已開發國家也和開發中國家一樣,存在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尤其是葉酸、維生素D、維生素E、鐵和碘的不足。而我們臺灣的狀況呢?依據臺灣營養健康調查(2005~2008年),雖然沒有葉酸和碘的數據,但可發現超過八成的人,維生素E和鈣、鎂、鉀、鋅攝取不足;維生素D則在50歲以上的群體超過半數攝取不足;鐵則在生育年齡的女性和老年人較常有攝取不足的現象(表1)。

飲食富裕的臺灣,主要的營養問題,非患寡而是患不均。就像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得不學習篩選資訊;而在食物充足的社會,我們就必須學習選擇食物,以達均衡飲食的目標(可參考國民飲食指南)。如果飲食能把握食材天然(不加工)、種類多樣化(不偏食)和八分飽(不撐飽)等基本原則,多可輕鬆達到目標。

最後我們就來玩個遊戲,我將臺灣人飲食中,維生素E和鈣、鎂、鉀、鋅的主要食物來源列於表2(因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富含礦物質、維生素,在此亦將之列入),讀者們看看自己是不是都有均衡吃到這些食物。或者反向操作,將你不太吃的食物勾選出來,以後逛市場或點菜單時至少也要多看一眼這些食物。…不知道讀者們從這個表中有沒有發現,深色蔬菜真的很重要哦!

參考文獻

  1. Hans Konrad Biesalski, Hidden Hunger,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2. Roman Vinas B, Ribas Barba L, Ngo J. Projected prevalence of inadequate nutrient intakes in Europe. Ann Nutr Metab 2011;59:84-95.
  3. 吳幸娟、潘文涵、葉乃華等,台灣成人與老人營養素及食物攝取來源之變遷趨勢:由NASHIT 1993~1996 到2005~200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rticle.aspx?No=201308300011&parentid=201205100003


營養室主任 鄭金寶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