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伯每天早晨都到公園運動,七十多歲了身體依然硬朗,只是偶爾小便不是很順暢,需要肚子用力才尿得出來。奇怪的是有幾天竟然出現紅色的尿液。因為不會疼痛,而且這帶血顏色的尿液幾天之後就消失不見,王先生不以為意也沒有告訴家人,依舊過著開心的退休生活。幾個月之後,在公園裡運動的王伯伯突然覺得背痛,雙下肢也好像突然沒了力氣,被家人送往醫院,經過仔細的診察才發現是攝護腺癌,合併脊椎骨轉移以及壓迫性骨折,壓迫到脊神經造成下肢的無力。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這個男性專屬的癌症,近20年來成為臺灣成長最快速的癌症,每年有近5000名新診斷的攝護腺癌病人。據統計,攝護腺癌好發於中老年男性,臺灣地區新診斷攝護腺癌的平均年齡為74歲,其中有七成是侷限性(未有淋巴或是骨骼轉移)的攝護腺癌,三成為轉移性攝護腺癌。每年在臺灣約有800位以上的病人因為前列腺癌死亡,占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的第七位。其實在早期診斷下,前列腺癌五年的整體存活率可達70%,因此一旦懷疑或是診斷有攝護腺癌,應該立刻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協助。
早期的攝護腺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病人是因為頻尿或是排尿不順,經泌尿科醫師指診檢查,才發現有攝護腺硬塊,或是抽血發現攝護腺指數偏高,最後經攝護腺切片證實有癌症。
攝護腺癌是生長速度緩慢的癌症,目前已知前列腺癌的高危險因素有年齡老化、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過前列腺癌以及高脂肪類食物等等。一般來說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檢可以用肛門指診,約有四成的靈敏度;或是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一般來說超過是4.0 ng/ mL 以上會比較懷疑是前列腺癌,但是此數值會受到前列腺肥大以及前列腺發炎等等的狀況所影響。要確實診斷前列腺癌,必須經攝護腺切片,經由病理科醫師判讀才能確定。
治療攝護腺癌,有許多不同的方法,泌尿科醫師會考慮病人癌症的分期(有無轉移)、預期壽命以及病人本身健康的狀況,跟病人及家屬作完整的溝通後,才能決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適用於侷限性的攝護腺癌,必須要癌症沒有轉移才可手術。有傳統的恥骨後根除性攝護腺手術、腹腔鏡攝護腺根除手術、機器手臂輔助式攝護腺根除手術等等,臺大醫院有完整的泌尿腫瘤手術團隊,包括泌尿科醫師以及麻醉科醫師等堅強陣容,針對侷限性攝護腺癌可以安全快速的切除腫瘤。
放射治療是手術的替代方案,病人無需麻醉,但是需要一段時間(約40日)內每日到院接受放射治療,近年來放射治療的進展快速,臺大醫院有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的設備,可以大幅減少病人治療後常見的直腸出血以及膀胱出血等等後遺症。
如果攝護腺癌已經轉移,一般來說會使用荷爾蒙治療,包括施行雙側睪丸切除手術,或是用荷爾蒙針劑的方式來抑制攝護腺癌的生長,以延長病人的生命。如果荷爾蒙療法失效,一般會使用化學治療來增進病人生活品質以及延長生命。令人可喜的是,針對荷爾蒙療法失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近年來有相當多新藥上市,如:Zytiga(abiraterone)、Enzalutamide(MDV 3100)、Xofigo(鐳-223)等藥物,對於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改善病人存活期有不錯的效果,是攝護腺癌患者的一大福音。攝護腺癌如果即使轉移,一般也不會像其他癌症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因此若有轉移仍應該積極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