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小兒熱性痙攣
兒童過敏性氣喘的治療與照護
     
 
 
 
前期兒童專欄
 
 
     

 

 

 

 

 

 

 

:::


小兒熱性痙攣
內容下載 :
 

熱性痙攣通常是指6個月至5歲大的嬰幼兒在發燒時,全身產生抽搐的現象。在抽搐時孩童會失去知覺,並可能會伴隨兩眼上吊、唇色發紺、牙關緊閉、甚至口吐白沫的情形。因此,這個年齡的小孩第一次的熱性痙攣發作,往往會帶給父母與家屬極度的驚恐與焦慮。事實上,熱性痙攣是小兒科門診或急診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熱性痙攣的發生率約3%左右,但在某些國家如日本則可高達9%,若家族成員曾有熱性痙攣,其他親戚發生熱性痙攣的機率也較高。約三分之一的嬰幼兒發生第一次熱性痙攣後會再復發第二次的熱性痙攣,發作次數愈多,復發的機率就愈高,但絕大多數的孩童在長大後就不再發作,而且不會留下後遺症,患者可以擁有健康正常的生活,父母通常不需太過擔心。

任何原因造成幼兒發燒,都有機會引起熱性痙攣,這些常見的原因包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耳炎、嬰兒玫瑰疹、泌尿道感染等等。不論引起發燒原因為何,熱性痙攣的發作通常在開始發燒的24小時內發生,有些小朋友則是在抽搐送醫後,量體溫才發現有發燒的情形。由於引起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很多,臨床醫師在照顧這些孩童時,除了儘快讓抽搐停止,更重要是找出孩童發燒的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

臨床上可將熱性痙攣分成單純型和複雜型兩大類。一般而言,單純型的熱性痙攣,孩童的抽搐常在幾分鐘內會自行停止,並不會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將孩童的頭偏向一側或採取側臥,使口水異物順利流出,以防嗆到。抽搐當中常會有牙關緊閉情形,此時不可強行撬開孩童口腔或塞入任何物品,更不要強行約束孩童,這些行為並不會使抽搐停止,反而可能造成孩童更大的傷害。此外要保護小朋友的頭部,避免碰撞受傷,並移走任何可能傷害病童的物品,更要仔細觀察並記錄發作狀況供醫生參考。抽搐停止後,孩童意識不一定會立刻恢復正常,在孩童尚未完全清醒之前,切忌餵食任何食物或飲水,而且要守護孩童直到其完全清醒正常。

若要診斷熱性痙攣,臨床上必須排除其他造成痙攣的可能性,尤其是腦膜炎、腦炎、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因此,當小朋友第一次發生熱性痙攣時,必須依賴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細的問診以及神經學檢查,若醫師可以藉病史詢問就很明確判定是熱性痙攣,此時不需再安排任何檢查。但倘若醫師無法排除其他引起痙攣的原因,就必須安排相關抽血檢驗,必要時更應進行腰椎穿刺取得脊髓液檢查,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痙攣。腦波檢查與腦部影像檢查在某些情況如懷疑腦炎或腦部外傷等,也有助於正確診斷痙攣的原因。因此,若小朋友是第一次發生熱性痙攣,務必要儘速就醫。若已知有熱性痙攣的體質,要不要送醫則視抽搐當下的情形而定。

大多數的熱性痙攣發作會自行停止,但若痙攣發作時間超過5至10分鐘以上,或短時間內反覆抽搐發作,或抽搐停止後意識沒有恢復,或抽搐過程造成頭部外傷,都要儘快就醫。雖然熱性痙攣的發作只會在體溫升高時發生,且多數是大於攝氏39度時較易發作,但積極的為孩童降溫似乎並不能完全降低熱性痙攣復發的可能。然而,熱性痙攣並不是癲癇,癲癇病童需要長期服用抗痙攣藥物來控制病情,但是使用長期的預防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痙攣,一般認為是不需要的,大多數熱性痙攣的孩童在長大後不再發生,預後良好。因此,只有當嬰幼兒熱性痙攣發生的頻率很高,或是反覆抽搐的時間較長,或是父母對小孩的抽搐雖經一再解釋仍高度焦慮時,才會考慮短暫投以預防性藥物。

總之,熱性痙攣被認為是良性的疾病,大多數的熱性痙攣會自行停止發作,不會造成腦部傷害,父母在面對孩童的發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保護孩童、守護安全。這些孩童長大後幾乎不會留下傷害與後遺症,只有少部分的小孩以後可能會發展成癲癇,但機率只比正常小朋友高一些,因此父母也不必過度擔心。臨床上一個重要且留待解決的問題是,哪些熱性痙攣的小孩以後會發展成癲癇?過去研究顯示,倘若孩童有以下情形包括本身有發展遲緩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複雜性熱性痙攣、有癲癇的家族史、第一次發生熱性痙攣的年齡很小等等,則其將來發展出癲癇的機率會較高,此外相關研究亦發現,約15%癲癇小孩曾經有過熱性痙攣;而許多癲癇症候群也都被認為與熱性痙攣有關。最近一些臨床與分子遺傳學的研究顯示,有些基因與熱性痙攣的家族傾向有關。解開這些基因缺陷的謎,一定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認識熱性痙攣的特性,及它與其他癲癇症候群的關係。這正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也許在將來這些醫學研究的進步,會改變目前我們對熱性痙攣的處理模式。

 

小兒部主治醫師 翁妏謹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