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原來,病人是一位逾期居留的外籍勞工,借用他人身分前來就醫,必須等到警方確認真實身分後,才能開立醫療診斷書,提供病人家屬辦理簽證來臺。傍晚時分,接獲通報的警方,以及天主教會新竹教區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的個案管理師都立即前來協助處理。很快的,警方在隔天便確認了阿逸的真實身分,個案管理師也聯繫上阿逸在越南的親屬,只要完成相關手續,就可以儘速來臺。
此後,我與個案管理師開始分頭協助阿逸。個案管理師負責與家屬聯繫,並幫忙阿逸在轉入普通病房之後,協調人力前來支援照顧,而我則負責聯繫可使用的相關資源以及住院期間的醫病溝通。
因為阿逸是逃跑外勞,無法符合健保就醫資格,可以想見未來必須面對一筆龐大的醫療費用。因此,除了請個案管理師轉告阿逸家屬本院醫療補助的作業流程、應備資料外,也一邊忙著尋找任何可能幫得上忙的資源,過程中聯絡了越南駐臺辦事處與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很可惜兩個單位的工作性質與服務內容並無法給予病人經濟上的有效協助,期間還有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移工組組長也曾到院訪視,給予病人關懷及支持。
同一時間,我們通知了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北市專勤隊,說明阿逸在院狀況及討論後續協助方式,在專勤隊派人到院訪視後表示,為了使阿逸出院後直接返國,希望及早通知確定的出院日期,以便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醫療過程中,碰到簽署同意書的問題,雖然阿逸的意識清楚,但仍需有人幫忙翻譯,所幸天主教會新竹教區個案管理師與院內醫護同仁的熱心幫忙,才能即時解決眼前的許多難題。事實上,阿逸的病情並不樂觀,但暫時也不適合接受自費的化學治療,只能期盼他在病況漸趨穩定後,盡快回到家鄉與親友團聚。第 11 天,阿逸終於逃離了死神之手,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也在 20 天後,順利出院,回到家鄉越南。
這次的工作經驗令人印象深刻,醫療團隊和我都是首次碰到像阿逸這樣的個案,從最初的毫無頭緒到後來摸索出明確的工作方向,雖然耗費很多時間與精力協調聯繫,尋求資源時也是處處碰壁,不過最終的圓滿,讓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饋。
後記 由時報文化甫出版的新書《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是將 26 位來自越南、臺灣社會所謂的「逃逸外勞」投稿《四方報》專欄的文章集結而成,字字句句述說著來臺工作的心酸。其實他/她們只是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付出大筆仲介費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很不幸遇到種種困難,在無路可走下只得選擇不告而別,但逃跑後換來的又是躲避警察追查的膽顫心驚。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了阿逸,他可能是因為擔心被遣返回國,被迫在就醫的第一時間掩飾自己的真實身分。幸好,在阿逸入院治療的這段期間,並未因他的身分而遭受到任何醫療上的差別待遇,醫療團隊與個案管理師都非常盡力地照顧與協助,最終可以平安的踏上回家的旅途。
只是,有多少像阿逸這樣子的個案,能獲得這樣的照顧,又不知有多少令人心疼的故事,持續在臺灣社會各個角落上演著…
社會工作室社工師 陳虹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