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病例 李先生現年50歲,是一位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身高172公分,但因工作繁忙,無暇運動,加上應酬不斷,體重近年來持續增加,目前已達90公斤,腰圍也幾乎是一年大一吋。此外,由於工作壓力大,常喝咖啡提神並搭配甜點,也因為下班時間較晚,常常在睡前才吃晚餐。近幾年來偶爾會有嗝氣、嘔酸水的症狀,但李先生並不以為意。然而最近一兩個月以來,李先生胸口開始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晚上睡覺時常因胸口灼熱不適而影響睡眠。李先生在做了心電圖以及胸部X光檢查後,發現並沒有心肌缺氧或肺部腫塊等問題,因此被轉介至消化內科進一步檢查與治療。經胃鏡檢查之後,發現李先生有逆流性食道炎,在給予適當的藥物以及生活飲食型態調整之後,李先生的症狀明顯改善,李先生於是問了醫師幾個問題: 為何會發生逆流性食道炎? 如何診斷與治療? 是否會痊癒? 是否會導致食道癌 ?
為何會發生逆流性食道炎? 胃食道逆流症的病因和飲食西化、多吃少動及肥胖有相關。由於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不易消化,因此胃排空速度較慢,一旦大量進食,超過胃部容量時,食物及胃酸就容易逆流至食道,並影響食道和胃之間的括約肌功能,讓括約肌變鬆,功能失調,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愛吃宵夜、晚餐吃得晚、經常喝茶或喝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是胃酸逆流的危險因子。另外,現代人多吃少運動、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讓胃食道逆流症愈來愈多;運動可促進腸胃道蠕動,有助消化,而不愛運動也會影響腸胃機能;吸菸不僅易增加胃酸分泌、並且會降低食道括約肌張力。肥胖者的腹壓大且防止胃食道逆流的屏障較正常體重的人來得差,因此也較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
如何診斷逆流性食道炎 由於胃食道逆流症狀明顯,透過問診及症狀判斷,約有八成的患者可以獲得診斷。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分為典型及非典型症狀,典型的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胸骨後灼熱疼痛感(即俗稱的「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則十分多樣,包括胸口疼痛、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咳嗽、氣喘、吞嚥困難、口臭及牙齒糜爛等,這些症狀不但造成患者的不適,嚴重時更可能影響病患的工作、生活品質及社交活動。若有需要時,醫師會安排胃鏡檢查以排除潰瘍或腫瘤等疾病的可能性,並確認食道發炎的嚴重程度,以決定後續用藥及治療方針的擬定。少數的患者,因症狀不典型或藥物療效不佳,需要進一步接受24小時PH值監測,以分析胃酸逆流與症狀發生的相關性。另外,食道括約肌壓力測試,也有助於了解患者的胃食道逆流症,是否與括約肌結構異常有關。
如何治療逆流性食道炎 治療方式可分為飲食及生活型態之調整、內科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等三大類
逆流性食道炎是否會痊癒、是否會導致食道癌 胃食道逆流症因為和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因此停藥後一年內的復發率高達6到7成以上,但是透過上述之治療,包括飲食及生活型態之調整之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適,並且可以降低復發率以及發生嚴重併發症之風險。若病患未積極接受治療,食道在長期胃酸刺激之後,可能會引發食道黏膜變性,進而增加日後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
整體而言,胃食道逆流在台灣是越來越常見的疾病,因此若您有上述之症狀,建議您即早就醫,透過積極的治療以及飲食及生活型態之調整,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狀、降低復發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