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金山,你想到什麼?溫泉、海邊、燭台嶼還是金山老街的鴨肉?您知道金山有個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嗎?是的,我在這裡工作。
 |
金山的藍天 |
清晨,夏日早起的陽光暖烘烘的從窗邊斜灑進來,大面的採光玻璃,將遠山綠樹放在窗的另一頭;治療室一如往常的,座無虛席,病患邊治療邊話家常,你一句來我一句去,鬧哄哄的談話聲和機器的聲響此起彼落,只見穿著白袍的治療師忙碌的穿梭其中,這是金山分院的物理治療室,每天早晨的固定序曲。
在這個人口老化嚴重的鄉鎮,放眼望去盡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當然退化性疾病也是老人家的一大困擾,物理治療理所當然的成了重點科目;每天一早天微亮,就有民眾到醫院等著作物理治療,雖然這是全省物理治療部門都會有的奇特現象,但是在金山分院我個人是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哪!通常物理治療的療程都需要一段時間,每天都來做治療的阿公阿嬤就好像我們自己的親人那樣的熟悉。尤其是分院內的治療師幾乎都是異鄉遊子,這些阿公阿嬤就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孫子,擔心我們這些老外每天吃便當營養不好,帶來了今天剛從菜園摘下還掛著晨間露水的青菜。
「老師,咱自己種的菜,給你們吃!」
從那佈滿厚繭,甲縫還殘留一點泥土香的雙手接過這青菜,心中滿是感動,但是仍要叮嚀她腰痛可別做太多田中的粗活。
「不要緊啦,當作是活動呀,反正也沒有別的代誌!」
從那滿佈皺紋的臉龐中揚起的一抹靦腆的微笑,就像是一股暖暖的溫泉小溪,流過心底,感動,迴盪著;阿嬤的青菜吃起來特別有甜味,除了因為是有機,還有愛。
金山分院,一如其他偏郊醫院,定位就是社區型醫院,尤其在這醫療貧乏的北海岸地區,社區更是我們發展的重點;加上承辦健保局論人計酬方案,我們成立了金健康北海俱樂部,除了在醫院治療民眾的疾病,更要踏入社區,為民眾守護健康。
家訪,是我們踏入社區的第一步,也是忐忑的一步。以往,都在醫院內等待病患的我們,要從白色巨塔深入這田園社區,走到病患家中,剛開始真有些不自在,擔心被拒絕,擔心著許多未知的情況,這種種擔心,在我第一次的家訪後煙消雲散。
猶記那是個陰雨的傍晚,和同事兩人騎著摩托車直奔已約定好的個案家中,搞不清東南西北的我,還好有在地的同事帶路,才能順利找到目標。按了電鈴,大門應聲噹噹打開了,這是一棟沒有電梯的公寓,沿著狹小的樓梯間喘吁吁的爬到四樓,就看到約定的個案已在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才正想著要說什麼話來開場,一聲聲的歡迎和堆滿臉的笑容已經融化了我不安的心情,那習慣在都市中架起的防衛城牆,也瞬間瓦解;這對個案夫妻招待我們就像是對待遠道而來的親友,那樣親切友善,刹時餅乾水果已經堆滿整個客廳桌上,阿公還特別為我們年輕人泡咖啡,口中還念著說他的孫子也都喝咖啡;在訪談過程中,這對阿公阿嬤還說起了年輕的故事並拿出照片介紹家中的成員,還拉起我的手參觀家中的擺設,我看著他們和善親切的模樣,突然想,如果是我會這樣對待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嗎?我想,這是民眾對於金山分院的信任,再加上這鄉間民眾樸真的個性吧!
我們在城市待久了總習慣用冷漠的高牆來保護自己,用拒絕來維持一個自覺安全的距離,但在這裡我看到的,沒有高牆,沒有拒絕,沒有防備的對待,說穿了就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真心哪!
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雖然這些家訪都是我們在下班時間撥空去執行,但是在一次次的訪談中,民眾一波波的熱情與信任向我而來,我也樂於以相同的心情去回應、去服務。常常在工作中,總會有民眾拉起我的手告訴我:「陳老師,我已經好多了喔,謝謝!」或是在家訪結束後,民眾揮著手說:「有空來我家坐哪!」,這些我知道,他們有感受到我的用心,而這些真性情的回應,也是我能在金山持續前進的動力。
望著窗外的一抹藍天,我在金山,心中的太陽閃亮著,天氣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