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又來了。自 3 月 1 日起,凡設籍台北市,年滿 65 歲(民國36 年 12 月 31 日前出生)以上之市民、或年滿 55 歲(民國 46 年 12 月 31 日前出生)以上之原住民市民,都可以在本院登記檢查。基本檢查內容包括: 身體評估、血液常規檢查、尿液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糞便潛血免疫分析、憂鬱症篩檢及認知功能評估、跌倒風險評估,再搭配A套或B套方案。
- A套方案包含:甲狀腺刺激素免疫分析、心電圖、胸部X光片、甲型胎兒蛋白篩檢、口腔篩檢;
- B套方案則是腹部超音波檢查。
名額有限,敬請長者們踴躍登記。
雖然台北市衛生局提供了經費、並透過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提供高品質的健檢服務,但還是要把體檢的重要觀念,藉此機會跟長者們溝通,以增進健檢的成效,並釐清若干迷思。
第一 |
健康檢查的項目是固定的,未必能針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或身體不適找到原因。因此,如果目前身體不適者,應循一般之門診或急診醫療途徑就醫,進行診斷、追蹤、與治療。 |
第二 |
健康檢查的結果,應由專業的醫師解說,才能真正有助於受檢者。根據以往的經驗,有許多受檢者習慣直接領取報告,而不願意花一點時間聽醫師解說、並共同擬定後續的追蹤策略。如此一來,可能發生以下的情形:
- 重要的健康問題未能獲得標準追蹤診療;
- 受檢者根據健檢報告異常值自行求醫,卻往往掛錯科、繞了很多冤枉路;
- 若干健檢異常並非等同於真正的疾病,卻把受檢者弄得緊張兮兮、以為自己罹患了嚴重疾病;
- 有些疾病很難藉由單一篩檢來診斷,因此報告正常未必等於沒有疾病或相關風險,卻造成受檢者掉以輕心。
話說回來,如果受檢者能夠有一位家庭醫師提供持續性的協助,那麼以上的問題將會大大改善。 |
第三 |
健康檢查應該儘可能跟自己原本的醫療相結合。比如說,原本在本院看診的長者,就應該優先考慮在本院接受老人健康檢查。如此一來,所有的病歷資料較能夠整合,也有利於解說醫師的綜合判斷。 |
第四 |
對於醫師針對健康檢查結果所提出的改善建議,要身體力行去調整、改善,否則每年做檢查的意義就有限了。
比如:許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時並未好好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不運動、也不戒菸、也不調整生活飲食型態,即使年年健檢,對身體的幫助也就有限了。 |
歡迎各位長者們能多加利用臺大醫院北護分院的「老人健康檢查」這項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