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由於每一位兒童都是父母的寶貝,所以遇到小朋友要進行手術,而且又需要麻醉時,父母親們是不是總感到特別擔心,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呢?
一般說來,兒童麻醉的困難度,與年齡及所接受的手術種類有關。兒童因其生理發育關係,我們可以將其概括分為新生兒(neonate,小於1個月)、嬰兒(infant,1個月至1歲)、學齡前兒童(小於7歲)、及學齡後兒童。而各階段在麻醉上又有其各自的特殊考量。
在所有的兒童麻醉中,新生兒應該是所有麻醉科醫師感到最棘手的病人。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因為他們的器官都還在成熟階段,所以其生理變化以及對麻醉藥物的反應和大人不盡相同。因此在藥物的給予上,除了要參考體重外,還要配合個別新生兒的狀況來計算。此外,維持暢通的呼吸道,也是新生兒麻醉的重點。新生兒的呼吸道比較細小且脆弱,而且很容易因為麻醉藥物的影響,在手術中及手術後發生呼吸抑制的現象。所以,氣管插管配合呼吸器的使用,可以保障新生兒於手術時能維持正常的呼吸,並保護呼吸道的安全。在手術結束後,醫師會再視新生兒的呼吸狀況是否恢復,來決定是否能脫離呼吸器並移除氣管插管。
嬰兒則是稍微比新生兒成熟一些,其生理變化及呼吸道相對於新生兒是較為穩定的。但是,和大人相比之下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在手術麻醉之前,父母如果能和麻醉科醫師充分的溝通,應該可以增進麻醉醫師對小朋友身體狀況的掌握度,自然小朋友的麻醉安全性也會相對增加。
而學齡前的兒童,由於其身體器官發育成熟度已達大人的80~90%,所以對藥物的反應較可預測。另外,此階段的兒童,其大腦的呼吸中樞發育較完全,而且呼吸道也比較成熟。所以在麻醉時,小朋友除了患者本身疾病或手術有必要外,可用喉罩管(laryngeal mask)來代替氣管插管,輔以呼吸器的幫助,來維持手術中正常的呼吸量。至於學齡後的兒童,除了特殊狀況外,以現在的麻醉技術來說,較無太大的困難。只是,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因為緊張或是害怕,較容易有情緒上的波動。所以家長如果事先能和小朋友好好溝通,降低小朋友的焦慮,另外再配合麻醉科醫師於麻醉誘導中安撫小朋友的情緒,應該可以使小朋友在麻醉時能更舒服、更順利。
小朋友的家長最常有的疑問是:
最後,在小朋友的麻醉上,其實最重要的是父母親的配合。如果家長在手術前能配合麻醉科醫師的需求,詳盡告知小朋友的身體狀況,以供麻醉醫師參考;進行麻醉時,能幫忙安撫小朋友,以利麻醉誘導的進行;麻醉結束後,幫忙注意小朋友的情況,如果小朋友有不舒服,提醒醫師幫忙處理。如此,絕大多數的小朋友和家長,都可以獲得安全而舒適的麻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