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企劃
發燒話題
 
認識流感與流感疫苗
 
 
醫師介紹
 
 
 
醫療團隊
 
     

 

 

 

 

 

 

 

 


青少年的健康問題 - 青少年門診簡介
內容下載 :
 

每天翻開報紙,看電視新聞或是上網瀏覽新聞總有令人遺憾的青少年事件發生,例如最近又發生了懷胎 10 個月生出幼兒的青少女懷孕的新聞事件!不管是她的好朋友,家人、學校老師同學、或是在其周邊的親朋好友,都錯失了幫助這位青少女的機會,是這個社會變得冷漠無情抑或是我們的社會照護體系出了問題?

青少年時期,介於兒童與成人期的階段,可以說是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很多不管是好的或壞的生活習慣與健康行為都在這一階段養成,因此如何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就很重要,不只是青少年本身要關心,身為家長們或老師的人也應該關心。

青少年常面臨的問題
美國醫學會指出,現今青少年重要的健康議題包括:
 一、體適能不足;
 二、體重過重與肥胖;
 三、吸菸比率的上升;
 四、物質濫用偏差行為問題;
 五、青少女懷孕比率的偏高、青少年性教育及兩性平權問題;
 六、情緒管理及心理衛生教育;
 七、事故傷害及暴力;
 八、環境品質;
 九、疫苗接種等預防保健服務;
 十、就醫的可近性。

一項針對國中青少年的研究發現,最讓國中生擔心的健康問題依序是視力、身高、體重、疲累、月經等,這跟青少年早期的心理社會發展,在身體形象上專注於青春期的變化和對自己外觀持疑是相符合的。另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包括:運動量不足,每日睡眠時間不足、水果攝取量不夠、吃零食、未能避免高脂食物,以及未選用高纖維食物等。體適能不足、體重過重與肥胖已是文明社會發展慢性病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忙於課業,飲食又容易不均衡,體重過重與肥胖比率逐年上升,值得關心。青少年開始在外觀形體上出現明顯變化,加上沈重的升學壓力,是影響青少年身體或心理覺得不適的部分原因,尤其課業、感情與生涯發展是他們最擔心的事,因此適時排解他們的壓力是必要的,這方面有賴家長與師長的關心,否則焦慮症或憂鬱症是有可能發生。

大多數人包括青少年,偶爾都會難過、沮喪或不安,而且通常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可以告訴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人都會學著適應遭遇到的焦慮與壓力,學會以不會造成傷害的方式生存,做好情緒管理與時間管理,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青少年憂鬱症在臨床上不一定與成人一樣以典型症狀呈現,取而代之以煩躁不安、無聊、或心情快樂不起來呈現,表現出自殺、功能障礙、飲食問題(暴食或厭食)、社交退縮、學業退步、藥物濫用、行為偏差(偷竊、逃家、暴力傾向)以及身體抱怨(頭痛、肚子痛)等,也因此家長對於青少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研究指出,青少年自殺前多有情緒不穩的狀況,懷疑或是否定自我存在的價值,以及找不到宣洩壓力的協助或支持管道。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容易自我懷疑,而發生自我傷害的行為。家長、師長們應多多花時間傾聽與陪伴他們,多多瞭解青少年們的想法及行為。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主動關懷,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的尊重,以減少憾事的發生。

根據調查,國內國中小學童 15%-20% 都有肥胖問題,也就是平均 5 個國中小學生中就有 1 位是小胖子,而兒童肥胖相對的也使成人肥胖比率大為提高,研究指出,如果兒童期就肥胖,有 1/3 的人成年後也一樣有肥胖問題,如果青少年期肥胖,有一半的機率成年後仍然會肥胖。由於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有著密切關係,而學童肥胖比率的提高,也顯示未來國人罹患心血管、心臟病等的機率將大增,甚至使發病年齡提早。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體位標準與成年人不同,依年齡性別而定,一般以同年齡性別族群青少年身高體重指數(BMI)最重前 15% 族群為體重過重(overweight),BMI 最重前 5% 族群為體重肥胖(Obesity),許多成人減重藥物在青少年身上使用也要小心,還是找醫師諮詢評估後才考慮。

青少年對於安全期及使用避孕方法上的知識明顯不足,性知識有待加強。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 98 年公布之青少年統計資料,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普遍降低,男生平均為 16.0 歲,女生平均 16.2 歲。且容許有性交行為的比率,男生為 43%,女生 25%,明顯較過去增加。初次性行為未避孕者男生高達 58.7%,女生則為 55.1%。由此可見青少年的性教育應提早實施,內容包括安全性行為及避孕方式。

此外,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及臺北市統計年報的資料顯示,民國 98 年臺北市共有 19,513 位新生兒,其中 15-19 歲未成年少女所生之嬰兒數為 129 位,占所有新生兒的 0.66%。15-19 歲未成年少女之年齡別生育率臺灣地區由民國 89 年的千分之 14 下降至 98 年的千分之 4 ,臺北市則由 89 年的千分之 5 下降至 98 年的千分之 2 。由此可見,青少女的懷孕問題仍必須持續關注並提供協助。最有效預防性接觸傳染病或是避免青少女懷孕的方法,有所謂的兩性交往ABC三原則,要避免發生性行為( Abstinence )、避免高危險性行為,也就是要有固定單一的性伴侶( Be-faithful )、以及萬一真的有性愛時,也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 Condom )。

至於在青少年時期的預防保健服務方面,以疫苗接種的接種建議為例:美國青少年醫學會建議於個案 11-12 歲時重新評估疫苗接種史,可參考美國疾病管制局或是美國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每年提供的建議時程提供給青少年及他們的家長做選擇。包括:

  1.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青少年期追加) ;
  2. 人類乳突瘤病毒疫苗(HPV vaccine)( 9-26 歲間接種) ;
  3.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雙球菌疫苗( Meningococcal vaccine ) (高危險群策略) ;
  4.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 (高危險群策略) ;
  5. 流感疫苗( Influenza vaccine ) (每年一劑) ;
  6. A 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A vaccine )(高危險群策略) ;
  7. B 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B vaccine )(醫師評估需要) ;
  8. 去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 (旅遊需要) ;
  9.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 (高危險群策略) ;
  10. 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 (高危險群策略)。

良好習慣的養成可增進健康
那麼,如何幫青少年做一些健康促進行為與特殊防護等工作,可以從積極與消極兩種層面著手,前者就是多運動、保持規律生活、定期身體檢查以及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等等,而後者則是強調避免負面的生活習慣,好比吸菸、酗酒、嚼檳榔、熬夜、暴飲暴食、不當的性生活等。最重要的原則是:多做積極面投資,盡量少碰負面投資。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鼓勵青少年遠離吸菸、酗酒與嚼食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接受預防接種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再加上虔誠的信仰及正確的性觀念、安全的性,培養他們自信的人際關係與內在修養,多多吸收健康新知以及定期的健康檢查,必要時每年找家庭醫師或青少年醫學專家諮詢,做有效的健康管理,自我健康觀念一旦提升,慢性病就不會上身,健康當然就可以長長久久。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青少年門診服務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自民國 94 年起在家庭醫學部成立青少年門診,可以提供青少年朋友就醫諮詢的管道。主要的看診對象為國中、高中與大學生,凡青少年之健康問題包括生理上的不適、健康檢查、疫苗接種諮詢、減重諮詢、青春期的生理發育及諮詢、戒菸諮詢、情緒問題、性教育問題、人際關係問題、行為問題、適應問題等,均可至家庭醫學部青少年門診掛號。

另外,本院青少年門診亦歡迎轉介有青少年問題之家庭,由醫師與家人做進一步的評估診治。若有心理調適或是生涯規劃問題,經醫師評估後可轉介至心理師做心理諮商,若是有精神科或是其他需要轉介次專科的問題,經醫師評估後也可做適當轉介。

協助回答青少年朋友難以啟齒的問題,歡迎多加利用。

※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青少年門診時間:星期六(雙週)上午九診 詹其峰醫師 ( 掛號 )

 

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詹其峰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