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兒童專欄
兒童居家靜脈營養
台大醫院「兒童安全日」宣導活動
 
看見天使
 
如何與孩子玩遊戲
 
 
 
 
     

 

 

 

 

 

 

 

:::


兒童居家靜脈營養
內容下載 :
 

所謂居家靜脈營養即是利用一中心靜脈導管,病人在家中經由靜脈導管自行施打營養針劑以提供足夠的營養。這種形式的營養供給最早是在1970年發展出來,最早使用此種方法來獲得營養的病人是患有短腸症(short bowel syndrome)的病人。這項方法可使病人僅在夜間使用靜脈輸液,白天仍可自由活動,從此病人不必為了施打靜脈營養輸液而長期住院,可以過著更正常、更社會化的生活。

使用靜脈營養絕不代表不能經口餵食,相反的,如果情況許可,應儘可能鼓勵並用經口飲食,因為靜脈營養的最終目的是使病人能終止靜脈營養,在完全經口飲食下也獲得良好的營養狀態。我國需使用靜脈營養的小兒科患者以短腸症(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造成)是最常見的原因。西方國家則常見克隆氏症等炎性腸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病患。無論如何,均是面臨小腸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以滿足身體需求的問題。

病人及家屬的合作及意願可說是居家靜脈營養成功的第一要件。當醫護團隊認為這病人適合作居家靜脈營養,首先一定要向家屬說明這整件事的過程、如何照顧靜脈導管、有何好處、以及可能的併發症,所有參與照顧病人的成員,包括全靜脈營養居家護理人員、主要的病人照料者如父母親等均須了解如何使用全套設備。

如果病人與家屬配合意願度高,學習能力足夠的話,那麼實施起來幾乎沒有困難。輸液時間與內容的設定必須在住院當中完成。一開始是給24小時,最後目標則可設定為12小時,但這尚須視病人的年齡及其經口攝食量多寡而決定。簡言之如果病人年紀越小,且經口攝食量越有限的話,輸液的時間只好延長,如果病人在不打輸液時可以吃東西,則可望縮短靜脈營養給予的時間到12小時以內。如此病人只須在晚上7時到次日早上7時使用靜脈營養,幾乎完全不會影響白天作息。

病人原則上每週到醫院來領取一次靜脈輸液,一次7包,尚未用到的先放在冰箱內冷藏,要施打之前先拿出來回溫到室溫再接到靜脈導管慢慢輸入,一旦開封24小時內要用完。靜脈營養小組的專門護理人員在病人出院以後,也會保持電話追蹤或家訪,以確保病人及家屬可以正常的使用居家靜脈營養。

使用居家靜脈營養對於腸道衰竭的兒童是一種廣泛接受且有效的營養支持技術。居家靜脈營養可以幫助對於經腸吸收有因難的病人,使其渡過難關,有不少人終能終止靜脈營養而完全回歸經口飲食。從民國78年~97年共20年中,台大醫院小兒科共有58位病患使用居家靜脈營養,共有29位終於能回歸經口攝食由腸道吸收營養,另外13人仍持續使用中。我們的病人使用居家靜脈營養,其中有人已使用超過17年,他們一般使用狀況良好,病人營養狀態均獲得改善,但免不了有一些併發症,其中以導管感染、阻塞及折斷為最常見的問題,經過適當的醫療處理皆可解決。這種靜脈輸液技術免除了病人長期住院之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病人因不必全天受限於靜脈輸液的束縛,可以得到較接近常人的生活型態。我們的病人中有人已考上大學,有的人還在高中就讀,此種方式的營養均使他們有機會如同他們同齡的孩子一般升學,其功效是毋庸置疑。雖然有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但應是可接受的範圍且可以處理的。它的成功有賴病人本身、家屬、醫師、護理師、藥師與社工人員各方面共同努力。未來我們希望小腸移植的技術能更迅速發展,提供這些病人另外一項治療的選擇。



小兒部主治醫師 倪衍玄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