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病卅三年未見,台灣兩週內發生兩起境外移入病例
疫情內容來源日期:5月27日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台灣卅三年未曾發生的人畜傳染布氏桿菌病,近兩週內連續發生兩起境外移入感染事件。疾管局5/17發布國人赴非洲旅遊感染布氏桿菌病後,5/24再度發布一名前往馬來西亞探視家人並旅遊之布氏桿菌病陽性個案。
布氏桿菌病為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存在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乳汁中,人類接觸感染動物組織、食入其乳製品或實驗室人員直接接觸病菌,都可能受到感染,人傳人情況較少見。因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數個月,呼籲民眾若曾前往地中海地區、北非、東非、中東、中南美洲、東南亞等地旅遊,返國後出現間歇性發燒、全身倦怠、出汗、腹痛、頭痛、背痛、四肢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若至上述高風險國家旅遊,應避免接觸動物或生食(飲)動物肉、奶、乳酪或冰淇淋等食物。
德國陸續發生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出國民眾避免生食
疫情內容來源日期:5月27日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疫情資料顯示,德國自本(100)年4月25日至5月25日,已通報138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及血便病例,而且持續有疑似病例通報。另外,瑞典、荷蘭及英國也有曾經至德國旅遊的民眾出現相關症狀。
民眾前往德國旅遊或商務活動,應儘量避免生食及食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食物,杜絕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風險。該病之潛伏期約2~8天,疾病早期會出現水瀉、腹痛,病情惡化後出現嚴重腹瀉及血便。研究調查顯示,大多數的患者均是食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牛肉(特別是中心溫度加熱不易之牛絞肉)、牛奶、飲用水或果汁。
由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屬食因性感染之疾病,且可循糞口途徑引起人與人間之傳染,疾病管制局特別提出以下幾點預防方法,並呼籲前往德國之民眾加強防範,以避免"病從口入":
一、避免生食,並確認食物已充分加熱煮熟,避免點用可能未完全煮熟之餐點。
二、避免飲用未經滅菌處理之生乳、果汁或生菜沙拉。
三、注意飲用水的衛生。
四、用餐前,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後,必須使用肥皂徹底洗手。
民眾如有疑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症狀者,應儘速就醫,並將旅遊史告知醫師。
東南亞登革熱病例顯增,前往應慎防蚊蟲叮咬;自越南境外移入之德國麻疹個案頻傳,赴相關地區需注意防範
疫情內容來源日期:5月9日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東南亞地區登革熱病例明顯增加,國人前往旅遊經商應慎防蚊蟲叮咬
隨著氣候回暖、梅雨季來臨,部分東南亞國家近期登革熱病例顯增。新加坡今年登革熱病例今年累計已達1,207例,截至5月3日共計9處發生群聚。馬來西亞今年累計通報6,646例,含11例死亡。
疾管局特別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要確實採取防蚊措施,活動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品,避免遭受病媒蚊叮咬感染登革熱。回國14天內,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自越南境外移入之德國麻疹個案頻傳,赴相關地區需注意防範
我國已出現多例由越南境外移入之德國麻疹個案。截至今年5月2日止,國內共出現34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越南境外移入病例占16例(其中6例為國人赴越南旅遊或經商感染,餘10例為越南外籍勞工、交換學生或外籍配偶)。
東南亞為國人海外旅遊熱門地點,建議將前往之民眾,若未曾接種過德國麻疹疫苗,或不確定本身是否曾感染過或接種過德國麻疹相關疫苗時,請先接種後再行前往。德國麻疹除了直接跟病患接觸,也會經由飛沫傳染,建議沒打過疫苗的育齡婦女在婚前、孕前最先做好抗體檢測,確定是否具有免疫力,若無抗體者,可接種MMR疫苗(接種後3個月內避免懷孕)。聘僱外籍勞工之工廠或個人,也應加強外勞健康監視。
感染德國麻疹病人臨床上多為輕微的症狀,如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疹子約維持3天,在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均為可傳染期。自流行地區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關心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