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專欄
遠離奶瓶性齲齒的夢魘
點燃愛的燭光
 
兒醫大樓100年母親節活動
花絮報導
 
良醫談育兒系列報導
 
 
 
 
     

 

 

 

 

 

 

 

 


良醫談育兒系列報導—專訪張美惠教授
內容下載 :
 

在學術、臨床及教學上富有盛名的張美惠教授,平日與民眾談論多是屬於理性的醫療議題,今日很榮幸邀請到張教授與大家分享不一樣的、感性的育兒經驗,讓讀者也能參考良醫特有的教養方式,為國家培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

張美惠教授與其團隊所發表之學術論文合影

張教授育有一對兒女,女兒和媽媽一樣,是位專門解決人類百疾萬病、懸壺濟世的醫師,兒子則是專門處理電腦疑難雜症的電子新貴,都是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在職業的選擇上,張教授非常開明,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抉擇,並沒有因為是醫師世家,而強迫孩子們一定要走同樣的模式。教授告訴我們,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父母便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更是他們的榜樣,所有好的或不好的,無時無刻都會刻印在他們的學習記憶中,因此,「以身作則」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一環。或許是張教授身教的關係,從小女兒在耳濡目染下,也選擇進入醫學這一行。此外,在教育過程中,張教授認為,學業成績的良窳並非那麼重要,而應首重孩子的人格發展,健全的人格教育乃為人處世的基礎,當然也是家長最需關注的焦點。

養兒育女的「三張處方」
良醫在養兒育女可有特別的方法?張教授開出三張處方供大家參考:
現在的學童除了學校教育外,父母常常為孩子安排許多校外非正規的補習教育。對此,張教授不贊成讓孩子上課或補習到太晚,因為這樣會導致學童只有依賴外界的填充教育,而減少獨立思考的時間。現今父母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找好學區就讀,但張教授並沒有特別選擇明星學校就讀,而是以離家近的學校來作為基本的國民教育,也讓小孩循學校的正規教育方式進行,沒有讓孩子在課堂外還有無止盡的補習生活,而是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消化吸收所學,也有了思考的空間,一如孔子所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由於孩子小時候花很多時間使用電腦,所以張教授會訂定家庭電腦生活公約,只要是在此規範內的事情,家中成員就必須恪遵。教授更強調,父母親也許不需要扮演威嚴的形象,但心中的最低尺度一定要嚴格拿捏,絕對不能因照顧者的人、事、時、地、物不同而有所改變。她也提醒家長,要多關心小孩,但無須過度憂慮,像是小孩如不吃飯,或功課跟不上,往往家長就會十分擔憂,其實只要時間上慢慢的調適,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關愛中克服困難。

每年安排至少一次的家族旅遊也是張教授幾十年來所堅持的。儘管孩子在長大後,逐漸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但是,家族旅遊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參加的。透過國內或國外的旅遊活動,父母可以從中與孩子溝通,增加彼此的互動與互信,亦凝聚家庭成員間的堅定情感。

化解少子化危機的「三張藥方」
愈來愈多的現代夫妻成為「頂客族(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面對這樣少子化的現況,張教授認為政府與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責任來共同改善,對此,教授亦提供了三張藥方來因應:

夫妻對於要兼顧工作與家庭,更肩負著幼兒與長輩健康守護者的中生代,著實很辛苦,因此政府和社會均應盡可能的讓夫妻們能夠安心成為父母。例如政府應該拉低公立幼稚園的進入門檻,讓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值得信賴且負擔較輕的幼稚園可以選擇,而非讓家長自孩子幼小時就要擠破頭搶進公立學校。政府亦可考量成立一些受到國家認證的臨時托育機構,讓為國家社會創造經濟奇蹟的父母,無須因為應付工作的緊急需求而影響對孩子的照顧。此外,幼兒健康更是不容忽視,事實上,在兒童身上花費1塊錢的醫療費用,其效益將足以抵扣成年後所花費的1萬塊,因此政府在擬定國家公共衛生政策時,在兒童健康方面應該要投注更多人力及物力,加強兒科醫學的發展與進步,充足兒科醫療人力。從小給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可預防未來成年後須花費大筆經費進行「健康維修」。

現今媒體對於家庭所塑造的形象不時令人感到害怕,像是過度描繪孩子弒父殺母的血腥畫面,或是其他負面殘忍不堪的親子報導,在在都讓人心生恐懼。媒體應該多報導家庭的歡樂與愉悅,別讓年輕一代對於生兒育女的事有著過多煩惱,甚至不願生養下一代。

目前政府已訂有育嬰假政策,然而企業對於此項政府的良善政策,也應能予以支持,讓適孕婦女不必因為擔心工作權被剝奪而懼怕生育。

如能依張教授的處方和藥方執行,相信社會將會擁有更多優質的下一代熱血青年!


企劃管理室管理師 林明慧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