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簡稱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來其全球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台灣從1995年開始發行氣喘診療指引。以2000年及2006年亞太地區氣喘控制實況(AIRIAP)研究調查顯示,台灣氣喘患者的急診、住院和不預期回診比例仍高。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INA)從2006年開始新版的診療指引將氣喘治療由以往以嚴重度為依據轉變為以氣喘控制為主軸的觀念,並將治療步驟整理得更為簡單,如此將有助於遵行和推廣。
如何做好氣喘控制?
在醫護人員協助下,病人能做到:
- 避開誘發因子:
氣喘誘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與過敏原。雖然避免氣喘誘因可以改善氣喘的控制成效,但是完全杜絕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運動常引發氣喘症狀,但非不要運動。可建議在運動前先使用短效(運動前20分鐘吸入)或長效(在運動前2小時吸入)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當病人是屬於中度至重度氣喘者、或是大於三歲的重度氣喘兒童,建議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 確實服藥且會正確使用:
吸入式類固醇是目前最有效的「氣喘控制型藥物」。因為它能直接作用在呼吸道,較少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患者須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並建議使用輔助艙。 - 會分辨「控制型藥物」以及「緩解型藥物」:
氣喘的症狀有可能時好時壞,但是呼吸道的發炎反應卻是慢性持續存在的。因此,對於大部分的氣喘患者,需要每天規律使用「控制型藥物」,預防症狀的出現、改善肺功能。而「緩解型藥物」僅是在症狀突然發生時偶爾使用。目前的藥物已經能夠讓大多數的氣喘病人獲得良好的控制。
- 會監測氣喘(使用尖峰呼氣流速計或氣喘控制測驗)
- 會辨識急性惡化的症狀,且會在急性惡化時,自己採取適當的處置:
氣喘急性惡化是指進行性的加重呼吸困難、咳嗽、喘鳴、胸悶等症狀。嚴重的急性惡化可能致命,必須謹慎處理,切勿低估。
如發生下列情況,患者需要立刻尋求醫療協助:
- 符合重度之患者。
- 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無明顯效果,連續三小時情況未見改善 。
- 給予口服類固醇2~6小時後,仍無改善明顯持續惡化。
針對氣喘急性惡化時,該採取之治療如下:
- 支氣管擴張劑:吸入速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
- 口服類固醇:對於中度、重度惡化之病人,儘早給予,以降低發炎反應以及加速復原。
- 氧氣 : 可用鼻管、面罩方式給氧,目標是維持血氧飽和度,兒童在95%,成人在90%以上。
- 合併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副交感神經拮抗劑(anticholinergic):可以降低住院的機率以及改善肺功能。
- 必要時會適時詢問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
定期且持續的追蹤,才能協助病人維持氣喘控制。即使病情已穩定,仍需定期的評估是否有惡化或急性發作的情形,必要時需調整治療步驟。
當氣喘控制良好時,病人就能夠達到以下的目標:
- 白天、夜晚都沒有症狀
- 幾乎不需要使用緩解型藥物
- 不影響平日活動
-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 沒有嚴重發作或急性惡化
結語
雖然氣喘患者病人數增加,但近年來台灣氣喘急診與住院率急速下降,顯示我國氣喘治療已達初步成效。只要能遵守目前氣喘診療指引之建議,相信大多數病患都能達到滿意的控制狀況。
參考文獻
- GINA asthma guideline 2009
- 台灣氣喘診療指引 http://www.taiwanasthma.com.tw/download_04.htm
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郭炳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