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家有結核病人,我該怎麼辦
結核病藥物治療
 
為何我的手會麻麻的~腕隧道症候群
 
 
 
 
 
     

 

 

 

 

 

 

 

 

結核病藥物治療
內容下載 :
 

結核病一直是困擾全球的傳染病,台灣的結核病防治已超過50年。雖然經過長久的努力,近十年來發生率與死亡率皆有下降的趨勢,但在台灣法定傳染病中,結核病仍是每年確定個案數與死亡數最多的一種傳染病;且隨著愛滋病與多重性抗藥問題逐年增加,對結核病的防治工作也是一大挑戰,因此防治工作更是刻不容緩,需要全民一起努力。

結核病主要由結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對外界抵抗力甚強,可在陰暗處生存2~3個月,其傳染途徑主要經由飛沫傳染。當開放性肺結核病人講話、咳嗽或吐痰時所產生的飛沫乾燥後漂浮於空氣中,他人即可能經由呼吸吸入而造成感染,因此與病人親近或一同居住者較容易被傳染。不過遭結核菌感染並不一定會發病,發病率約10~20 %。較易發病的高危險性病人包括:幼兒、糖尿病人、洗腎病人、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較弱的病人、大量吸菸、精神壓力大的工作者等等。

結核病藥物治療
結核病藥物治療通常需要多種藥物合併使用以減少抗藥性的產生,且需長期規律地服用藥物,一般療程約六個月到兩年不等,須遵照醫師指示服用。用藥頻率通常為一天服用一次,視自己的生活作息方便性在每日固定時間服用,也可請家人幫忙提醒每天是否有服藥。須注意的是,絕不可因為自己的症狀好轉而擅自停藥!應定期回診檢查追蹤,由醫師判斷治療完全後才可停藥。

目前結核病第一線治療常用的藥品有isoniazid、rifampin、ethambutol、pyrazinamide。為增進服藥方便性,目前也有複方品項可選擇,例如Rifinah® (isoniazid + rifampin)、Rifater®(isoniazid + rifampin + pyrazinamide)。但若對第一線藥物有抗藥性、出現副作用或治療無效時,醫師就會考慮使用到第二線的抗結核藥物。第二線藥物通常毒性較大、用法較不方便,價格也比第一線藥物高。可能用的藥品如:levofloxacin / moxifloxacin、rifabutin、amikacin / kanamycin、prothionamide、para-aminosalicylate、cycloserine等。

您可以在醫師開方前詳細告知身體狀況,以幫助醫師評估,選擇適合的結核病藥物。例如是否懷孕或計劃懷孕?有無對藥物過敏?目前正在使用的藥品或健康食品,以及過去病史,包括肝、腎功能等。且在治療結核病的期間應避免喝酒,除了可能影響藥效之外,也會加重對肝臟的負擔。

常用的結核病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1. Isoniazid:當使用isoniazid時,醫師會視情況予以補充維他命B6,例如患有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癲癇、孕婦、酗酒、HIV感染、末梢神經炎的病人。一般建議最好在空腹狀態服用此藥,若要與胃藥併服時,則應先服用胃藥,一小時後再使用本藥品;但若如此服用仍會造成胃腸道不舒服,則可改與食物一起服用。
  2. Rifampin:因為rifampin之代謝物為橘紅色,因此在服用此藥期間,尿液、眼淚、咳痰等均可能呈現橘紅色,此為正常現象,不需驚慌,停藥後即會恢復。另外此藥可能導致口服避孕藥失效,建議應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3. Ethambutol:可能引起視神經炎,因此服用此藥期間一旦發現任何視力改變之情形,應立即告知醫師,適時的停藥可恢復視力。
  4. Pyrazinamide: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關節痛,因此若有痛風病史,應提前告知醫師;在服藥期間發生上述症狀時,也應告知醫師以評估是否換藥或給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

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處理方式:
  1. 噁心嘔吐、胃腸道不適:可與食物一起服用或在睡前服用,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就醫治療。
  2. 肝炎:約有10~25 %病人可能會在服藥期間出現不正常的肝功能檢查數值,經醫師評估後可調整藥物的配方以避免肝臟進一步損害。也可以自行注意是否有徵兆出現,例如若有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尿液顏色變深及皮膚眼睛發黃等黃疸現象出現時,應立即就醫。
  3. 過敏反應:例如發燒、皮膚出疹、發癢、呼吸困難、臉唇腫脹等症狀,一旦出現時應停藥並立即就醫。
  4. 視覺變化:如視力模糊、色盲、失明等,應由醫師判斷是否為藥物造成,若懷疑為ethambutol造成,應立即停藥。
  5. 其他:例如神經系統問題、血液學檢查異常等,嚴重者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結核病治療的長期抗戰
結核病並非不可治癒的疾病,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即使是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在治療兩週後其傳染性也大大降低,但要完全治好結核病則至少需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要有效對抗結核病需要醫師與病人一同努力,包括選用至少2種以上抗結核藥物、治療時間要夠長、且病人要能遵照醫囑且規則服藥。

因結核病治療需長期規律不間斷的服藥,為了能夠促進並掌握病人的服藥順從性,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自2006年開始全面推動都治計畫(DOTS,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即短程直接觀察治療法,期能有效控制結核病的傳染與治療。都治計畫的基本精神仍在於以病人為中心,透過關懷員「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了再走」的個人化服務,確保病人確實服下抗結核藥物,也確保病人若未規則服藥,能及時發現而採取行動。而在治療期間,除了每天規律的服藥外,也應定期配合醫師驗痰、照胸部X光、或抽血等檢查,以掌握結核病的治療成效,也能及早發現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達到有效控制結核病的目標。

 

藥劑部藥師 段人偉、胡菩芳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