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雖然過去幾十年以來,臺灣的公共衛生與傳染病的防治已有長足的進步,但是結核菌感染在臺灣仍不算罕見。流行病學的研究估計,結核病在臺灣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的盛行率大約是每年每十萬人有9.6個人感染肺結核(9.6/100,000) 1,仍高於西方國家好幾倍。若擴大到全球來看,在西元2000年,全球大約有830萬人感染了肺結核,其中15歲以下兒童佔了11% 2。在20歲以下的人當中,有兩個年齡群特別容易感染肺結核:一個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另一個是14-19歲的青少年。在臺灣,原住民感染肺結核的盛行率遠高於非原住民,這可能跟原住民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型態有關。
兒童感染結核菌的臨床症狀,以發燒、咳嗽、體重減輕最常見。兒童結核病的診斷,通常根據以下的線索:
兒童結核菌感染的治療與成人類似。為了避免結核菌出現抗藥性,必須要同時使用3-4種抗結核藥物,許多專家相信兒童感染結核菌體內的菌量通常較少,且肺部空洞病變很罕見,較無繼發性抗藥性的現象。加上較小兒童無法監測藥物ethambutol可能引起的視覺副作用,所以極少在4歲以下兒童使用此藥3。治療的時間至少需要6個月。對於較嚴重的肺外結核與腦膜炎,治療時間可能必須延長到12個月。對於有結核病接觸史,結核菌素皮膚測驗呈現陽性,但是胸部X光等檢查並無發病徵候的兒童,為減少其發病的機率,可以給予潛伏結核感染的預防性治療。通常是口服isoniazid,每日一次,持續9個月。 臺灣的新生兒出生以後都會接種一劑卡介苗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就是用來預防結核菌感染的。卡介苗是由牛的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減毒製造而成的疫苗。接種卡介苗可以有效預防兒童的結核菌腦膜炎與瀰漫性結核菌感染。但是卡介苗預防一般肺結核的效果比較差,也無法完全預防潛伏結核感染的再活化。新生兒接種卡介苗有時候會出現腋下淋巴腺炎的副作用,懷疑有這個副作用時可以做分枝桿菌培養,一旦確定診斷可以用isoniazid治療到痊癒為止。極少數新生兒打完卡介苗會出現瀰漫性感染,這種情形主要是發生在免疫功能有缺陷的人,所以一但施打卡介苗以後出現這種問題就要檢驗免疫功能。
結核菌感染至今仍是兒童健康的一大威脅。其診斷、治療、與預防,不論對醫生、病童、或家長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值得大家進一步關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