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為數眾多的近視族群而言,能夠免除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困擾,是很多人終生的夢想。過去幾十年來各種近視手術日新月異、進展迅速;而在眾多治療方式當中,「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成效也最好的方法。而各種「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當中,雷射原位角膜塑型術(Laser in situ Keratomi1eusis,LASIK),是最受推薦且廣泛為病患所接受者。
所謂「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其原理是利用「準分子雷射」所激發的能量,根據患者不同的度數和角膜弧度等等條件,在角膜上做精準的削切,其切割精確度可達到0.25微米(也就是一根頭髮的1/200厚度),雷射本身也不會對鄰近的角膜組織造成不必要的破壞,所以非常適合用來做角膜的精確切割。削切後的角膜將比術前的角膜厚度來的薄、曲度也較平緩;利用角膜屈光度的改變,便可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LASIK手術在眾多「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當中的獨特之處,是在進行雷射削切前,先在角膜最表面利用「層狀角膜切割刀」切割一層約角膜四分之一厚度的角膜皮瓣;之後在角膜瓣下方進行「準分子雷射」切割,最後再將角膜瓣蓋回。這個切割角膜瓣的步驟,可以減少術後的疼痛、降低術後的角膜混濁、縮短視力恢復的時間、也可適用於較高近視度數的病患身上。
然而傳統的LASIK手術仍有潛在的缺點,比方說角膜瓣可能切割不均、或是無法因應病患度數須將角膜瓣切割較薄等等。因應角膜瓣切割所衍生的問題,近年來「飛秒雷射」的引進,可取代「層狀角膜切割刀」進行角膜瓣的切割;這種術式不僅可以提高手術安全性,也可將手術的適應症涵括更高度數的患者。然而飛秒雷射機本身及其耗材的價格均十分昂貴,因此手術的費用也會相對提高。另外,準分子雷射的角膜削切本身,也可以利用「前導波原理」或是「非球面像差原理」,以提高術後的視力品質。
「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雖可適用於大部分的病患,但對於高度近視或是角膜較薄的病患,仍有其治療上的限制。目前引進國內的「植入型隱形眼鏡」(phakic IOL),可以符合大部分無法接受LASIK手術的患者之需要。不過「植入型隱形眼鏡」本身可能引發眼內的合併症,因此審慎地做術前評估、術後定期的追蹤檢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如果術後發生任何狀況,移除「植入型隱形眼鏡」多半可以讓病患恢復術前的狀態。
不管是哪一種近視手術,醫師都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也無法保證病患術後不會需要使用眼鏡來輔助視力。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患者,更要認清術後需使用老花眼鏡的可能性。此外高度近視患者本身常有的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等危險,並不會因為接受任何近視手術而減少,病患仍須有心理準備,並在手術後定期接受網膜檢查!
眼科部主治醫師 陳偉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