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人類屬於脊椎動物,然而,由於直立的緣故,所以對脊椎所造成的壓力要遠大於爬行的動物。其中,又以活動度較大的頸椎及腰椎等部位,特別容易產生退化性的關節疾病,即是俗稱的骨刺。
人的頸椎共有七節,主要是用來連結頭部與胸椎,並藉著頸部的活動來達成對環境迅速及靈敏的反應動作,所以雖然與腰椎在負重上的程度有所差別,但因頸椎仍須支撐頭部重量,並且因各種活動度的需求,便容易產生退化性的關節疾病。
所以其致病成因是由於頸椎長期受到反覆性或長時期的沈重負擔,而造成椎間盤的磨損與退化現象,因此在勞動工作者、長時間彎脖子或固定姿勢的職業較容易發生。另外,頸部曾經受過傷害而導致不穩定的患者,長期下來也會有此類的問題。
在臨床症狀上,主要有以下三種來表現:
在治療上,若無脊髓壓迫之神經學症狀或是特定神經根壓迫而造成肌肉無力或是萎縮之症狀,可先考慮保守療法,包括:
如果神經學症狀經保守治療無效的話,那麼就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總之,頸椎骨刺是相當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疾病,除了平常要好好保養,不要固定姿勢太久以外,如果有相關症狀,最好及早就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及最佳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