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01 月 38 期
 
   

保健園地
 
     
   
 
 

 

 

 

 

 

 

 

 


只要腎臟移植,一切就OK嗎?
內容下載 :
 

前言
「腎臟移植」為腎臟衰竭末期的積極外科治療,由於外科技術的進步、抗排斥藥物及移植免疫學的精進,讓許多病人於手術後改善了生活品質,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

中央健保局統計自民國88年至91年腎臟移植保險給付,腎臟移植病人存活率與美國「器官分享聯合網絡」(UNOS)統計結果說明如次:
(一) 腎臟移植3個月存活率98%;美國97%(屍腎)、99%(活腎)。
(二) 腎臟移植1年存活率96%;美國94%(屍腎)、98%(活腎)。

台大醫院自民國57年迄今,腎臟移植用於治療腎臟衰竭已有40年以上的歷史,其5年存活率約80%,10年存活率約65%。人們對於器官移植治療有許多期待,殊不知在術後亮麗的生活背後,除了須面臨的手術風險外,移植後尚需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以及定期檢驗追蹤。因此預防及處理排斥、感染的問題,面臨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或處理相關併發症,以及許多自我照顧的生活細節、長期追蹤的注意事項等,均是移植病人及家人在術前即需要清楚及瞭解的。

一、何謂腎臟移植?
簡而言之,「腎臟移植」就是原有腎臟無法繼續負擔清除血中廢物的任務,必須接受另一個人捐贈的腎臟植入體內,代替您原來的腎臟功能。腎臟移植以後,身體免疫系統會將植入的腎臟解讀為異物,而發生免疫的反應,這種反應稱為排斥作用;為了讓移植腎能存活,必須要抑制免疫系統反應。因此移植病患在移植後,必須長期接受抗排斥藥物的治療。

二、腎臟移植來源有幾種?
腎臟移植來源分為二種:
1.親屬移植,即活體移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為五親等以內之血親或配偶)。
2.屍腎移植,捐贈者為腦死病人。

三、親屬之間可以作腎臟移植嗎?該如何準備?會影響捐腎者的健康嗎?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活體腎臟捐贈以移植於其配偶或五親等以內之血親為限。進行親屬移植的優點除了縮短受贈者等候期,同時有充分時間為捐贈者進行檢查,以及捐贈者健康狀況穩定,因此目前愈來愈多的病人接受親屬腎臟移植。
活體親屬捐贈的條件如下:

  • 必須捐贈者同意
  • 捐贈者年齡約20~60歲
  • 精神及健康狀態良好
  • 無特殊疾病史
  • 通過精神科及社工師評估
  • 由於台大醫院已成功完成血型不相容、交叉試驗陽性之活體腎臟移植,因此血型不相容或交叉試驗陽性者,在親屬移植已不再是禁忌症。摘除器官須在不危害捐贈者生命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對捐贈者而言,捐一枚腎對其健康影響不大,且親屬捐贈之腎移植有較高成功率。

    四、若無法作親屬腎臟移植,誰能給予腎臟?
    可以等候適當的腦死捐贈者捐腎,需前往具有腎臟移植資格的醫院登記、評估與等候。本院的腎臟移植登記流程(如圖1),先經移植醫師評估及移植術前相關檢查,若無移植禁忌症,再由移植協調護理師將受贈者資料登錄於器官捐贈移植中心之網站及安排定期回診。

    圖1 本院腎臟移植登記流程

    五、腎臟移植術前評估有那些檢驗?
    當您到醫學中心的移植門診時,醫師除了安排心電圖、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肝功能、肝炎檢驗與有關病毒檢驗之外,還有最重要的組織配對等免疫學檢驗(Tissue Typing),包括血型、組織形態(H.L.A)及交叉試驗(cross-matching)、又稱淋巴球毒性試驗(Lymphocyte toxicity test 簡稱LCT),若是親屬移植還需作混合淋巴球培養試驗(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簡稱 MLC)。

    於醫師開立檢驗後,請您於週一至週五早上9時前到本院檢驗部抽血,當所有檢驗完成後,請2週後再掛原移植門診看檢驗結果。若移植醫師評估您的情況適合移植,請至移植小組辦公室,移植協調護理師將於登錄中心之網站登錄您的資料與檢驗結果。待有適合且與您組織形態相近的捐贈者出現,會再進一步作交叉試驗確定最適合受腎者。

    六、登記腎臟移植多久需回門診追蹤?
    約3至4個月回移植門診追蹤與抽血,每次回診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 攜帶原洗腎中心每月血液檢驗資料(例如肝功能、血脂肪及血糖等);
  • 安排移植門診後定期檢驗;
  • 至移植小組處報到完成登錄及更新您的資料;
  • 同時確認您的連絡電話。
  • 若在他院完成移植也請告知本院移植小組,以更正您正確的資料。

    七、等待移植
    等候腎臟移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對有些人而言,可能是個無法預期又充滿壓力、期待的盼望,也可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
    因此在等待換腎期間,建議您可以朝幾個方向作準備與瞭解:

  • 瞭解『為什麼要等?』與『要等多久?』
  • 學習『如何處理壓力』的技巧
  • 促進或改善健康狀況,培養運動的習慣
  • 做好隨時接到通知換腎的準備(有可能半夜通知)
  • 候腎期間繼續維持平日正常生活作息
  • 與移植醫院保持連絡及確認連絡電話
  • 與移植術後支持團體接觸分享經驗
  • 若您被器官捐贈移植中心之網絡篩選出來,將再安排進一步交叉試驗。此時移植小組的移植協調護理師即通知您,請您隨時待命並等候交叉試驗結果。若是與捐贈者相容,會立刻通知您到醫院急診室進行換腎前的準備。

    如果有發燒疑似感染或其狀況暫時不宜作移植時,則取消此次移植並請您等候下次機會。所以除了作好換腎準備外,也包括可能會被取消移植的心理準備。

    八、移植手術後的照顧
    「腎臟移植手術」是取下捐贈者的腎臟,植入受腎者左側或右側下腹部,新腎的血管與受腎者血管相連,輸尿管則與受腎者膀胱接通(請見圖2)。舊腎不摘除,移植手術時間大約3~4小時。手術結束後於恢復室觀察,再轉至病房進行腎移植術後照顧。

    住院期間約2~3週,此期間將持續監測您的生命徵象、觀察傷口、給予抗排斥藥物及相關藥物治療,同時監測腎功能及抗排斥藥物濃度變化,並據以調整抗排斥藥物或相關藥物。住院期間除移植醫師、住院醫師及病房護理人員協助您的治療外,移植協調護理師、臨床藥師會探視您,必要時可照會營養師或復健師給予協助。此時您除了要適應術後的身體變化外,也要學習自我觀察及居家照顧,瞭解排斥及感染的症狀、抗排斥藥物的種類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同時家人也需配合及瞭解您移植術後所需要的照顧事宜。因為移植術後自我照顧、服藥及定期追蹤的順從性、家人及朋友的支持系統等,都將影響腎臟移植術後的成功率。

    圖2 腎臟移植 (此圖為本院器官移植小組自行繪製)

    九、出院門診追蹤
    出院後移植追蹤方式:

  • 第1個月每週1次
  • 第2個月每2週1次
  • 第3個月每3週1次
  • 之後則定期每月追蹤1次。
  • 每次返診前請先完成相關檢驗,就醫時請攜帶「移植病人居家照顧使用手冊」,就醫後將此手冊及藥單交予移植小組登錄您術後追蹤情況,就診注意事項請參考「移植病人居家照顧使用手冊」。

    十、結語
    腎臟移植療程是連續的流程!因此從術前評估、登錄、追蹤及等候資格的維持,移植術後的腎臟功能追蹤,監測使用抗排斥藥物作用、副作用或相關合併症處置外,最重要的還包括面臨移植後新生活的適應,及是否能規律服藥,移植病人身心在不同階段均有其不同的問題須面對及處理。因此瞭解移植的治療流程,學習自我照顧、處理相關問題的方法,及良好的支持系統,均是影響腎臟移植治療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護理部移植小組護理師 林惠英/外科部主治醫師 蔡孟昆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