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10月 35 期
與我們連絡
 
 

專題報導
* 小兒皮膚濕疹與併發症
* 用藥須知 - 異位性皮膚炎
* 微創手術 -
鼻腔內視鏡腦下垂體手術
* 以病人為中心的 口腔醫療
照護門診
:符號
 

 

 

 

 

 

 

 

 

 

 

 

 

 

 

 

 

 

 

 

 

 

 

 

 

 

 

 

 

 

 

 

 

 

 

 

 

 

 

 

 

 

 

 

 

 

 

 

 

 

 

 

 

 

 

 

 

 

 

 

 

 

 

 

 

 

 

 

 

 

 

 

 

 

 

 

 

 

 

 

小兒皮膚濕疹與併發症

內容下載:
PDF

濕疹的簡單定義就是「非其他疾病所造成」的表皮與真皮發炎。諸如皮膚感染症、自體免疫性疾病、或營養失調等等因素所導致的皮膚發炎不能診斷為濕疹,事實上,由疾病所造成的皮膚發炎之型態與皮膚病理變化與一般濕疹有很大的差異。同樣是「皮膚發炎」,在一般民眾或其他科醫師的眼裏,看起來可能都是「紅色的、脫皮的疹子」,但是在皮膚科醫師的眼中,濕疹與非濕疹在病灶的型態、分佈範圍、色澤、與演化的差異性,都是相當不同的。


濕疹的原因可以簡單的分為過敏性刺激性,但是民眾比較容易直覺性的想到「一定是過敏的、要抽血檢查找出病因」,但事實上卻不盡然如此。首先,我們要瞭解「濕疹」是由於「過敏性」或「刺激性」的病因,經過一連串反應途徑,最後造成表皮與真皮發炎。如果反應途徑中需要活化許多免疫細胞,即定義為過敏的反應;如果不需要免疫細胞參與,則歸類於刺激性反應。例如蕁麻疹,大家多半馬上聯想到過敏反應,其實有些蕁麻疹是由非過敏因子所引發,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由「顯影劑」所引起的刺激性反應。所以同樣的疾病可能由不同的反應途徑所造成,「過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如何判斷「濕疹」是否為過敏或刺激性原因所造成?一般民眾或家長很難簡單的分別出來,而且很容易執著於自行猜測的病因。在臨床上,皮膚科醫師會先辨認出是否是「濕疹」,然後會根據「濕疹」的形狀、色澤、分佈位置、與演變過程,判斷病因可能是體質性(內因性)或是環境因素(外因性)所致。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小朋友身上的濕疹分佈位置只侷限在四肢,再加上發病前正好去公園玩耍,那麼,醫師將會推論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素(公園)所致。因為四肢為暴露在外的部位,所以「外來的接觸因子」會是推論病因的首位。至於家長最愛詢問的「食物過敏」則不列入考慮,因為食物雖然是外在物品,但是經由食入途徑所引發的過敏皮疹,很少只發作於四肢。當然,醫師也可能推論錯誤,或是家長忘記小孩曾經接觸過甚麼東西,譬如「最近都睡在草蓆上」,那麼「草蓆」也可能是元兇之一。

通常醫師推論濕疹的病因可能是環境因素(外因性)之後,家長會希望醫師能給予協助,試圖找出可能的致病因子。因此,我們常常看見醫師針對可能原因一一進行詢問:有沒有去公園?玩made in China 的玩具?摸蠟筆?玩黏土?擦什麼乳液?搬新家?大掃除?......然後,只見家長一直搖頭,說:「醫師問的,通通沒有」、「如果找不到病因,該怎麼辦?」。家長們比較擔憂「不知道病因,該怎麼治療?」,其實,臨床上醫師採取的做法是:先確立診斷是「濕疹」,然後立即給予正確的藥方治療「濕疹」 (皮膚發炎),至於能想得到的「可疑原因」就盡量避免。這樣做的理由,就如同「失火」一般,當下以滅火為第一要務,找出「失火」原因的好處在於預防下一次火災的發生,對於滅火本身是沒有什麼立即性的幫助。大部分的「偶發性」外因性急性濕疹都是由「偶然的、暫時的」因素造成,不會常常持續地出現在生活中,所以積極治療濕疹才是首要,不必因為找不到原因而惶惶不安。

至於是「過敏」或「非過敏」,是一個難以釐清的問題,而且通常對治療比較沒有幫助。舉例來說,如果手部濕疹是蠟筆引起,那麼是因為染料?還是蠟筆的其他成分引起?如果是染料,那麼通常是經由過敏的反應誘發濕疹,如果不是,就得看它的組成物質,有可能引起過敏抑或是刺激的反應。所以,分辨是過敏的反應或是刺激的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要,不要再接觸蠟筆才是最重要的事。

體質性(內因性)濕疹的診斷則更為複雜,臨床上醫師通常先思考環境因素(外因性)的可能性,如果覺得外在原因的可能性很低,就會朝著體質性(內因性)濕疹的方向去找線索,並且將它歸類為「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汗疱疹」等等。這些具「專有名詞的濕疹」都有強烈特色而且慢性地反覆發作,最重要的是「沒有具體的病因」,所以總是在「誘發因子出現」的時候才發作。

同樣地,體質性(內因性) 濕疹是否為「過敏性」濕疹並沒有治療上的重要性,病人應該注重的是避免「誘發因子」與積極治療,不需要執著於找出過敏原。因為這一類的病症常常不是食物過敏所誘發,而是夏天的汗水、游泳池的氯、冬天的乾冷、粗糙衣服的刺激、不當清潔劑或乳液等等造成病症的惡化,家長們應該仔細觀察哪些環境因子對自己的小孩有害。

舉例來說,有些小朋友在夏天「異位性皮膚炎」就會惡化,但是冬天就好了,但是有些小朋友卻完全相反。所以「夏天」、「冬天」 不是病因,是誘發因子,而且因人而異。同樣地,有些小孩喝牛奶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惡化,但是有些小孩卻不會,所以,家長不應該驟然禁止「異位性皮膚炎」小孩喝牛奶,而是應該讓小孩先試喝牛奶,觀察其反應再下結論。

總而言之,希望本篇短文能夠讓家長們對「濕疹」與「過敏」有更深入的瞭解,不過度強調病因,而以「治療第一優先」的態度,才能使濕疹快速痊癒,並得以紓解焦慮的思緒。

皮膚部主治醫師  戴仰霞

 

top

 

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