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10月 35 期
與我們連絡
 
 

最新消息
*

99年免費流感疫苗注射 - 兒童

*

99年免費流感疫苗注射 - 成人

*

疫情訊息

*

健康講座( 2010年 10月)

:符號

 

 

 

 

 

 

 

 

 

 

 

 

 

 

 

 

 

 

 

 

 

 

 

 

 

 

 

 

 

 

 

 

 

 

 

 

 

 

 

 

 

 

 

 

 

 

 

 

 

 

 

 

 

 

 

 

 

 

 

 

 

 

 

 

 

 

 

 

 

 

 

 

 

 

 

 

 

 

 

 

 

 

 

 

 

 

 

 

 

 

 

 

 

 

 

 

 

 

 

 

 

 

 

 

 

 

 

 

 

 

 

 

 

 

 

 

 

 

 

 

 

疫情訊息
內容下載:
*

WHO宣佈全球大流感結束後我國目前流感現況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月10日宣布解除全球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疫情,進入「後流感大流行時期」,並強調大流行雖已結束,H1N1新型流感病毒並未消失,未來幾年內將如季節流感病毒般持續傳播,並視傳播情形造成程度不等之流感疫情。

 

截自8月11日,我國社區中的季節流感為中度流行,以H3N2型季節流感病毒為主;H1N1新型流感疫情雖屬低度流行,但對未具免疫力者仍有威脅性。

 

「預防」勝於治療,疫苗是預防H1N1新型流感最有效的武器。國內19–24歲青年朋友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約4%,近期出現多起新兵爆發H1N1新型流感群聚流行事件,且再三出現健康但未曾接種疫苗的青壯年民眾,因感染H1N1新型流感而往生或致重病須於加護病房長期住院,因感染H1N1新流感而往生的47人中,僅有一人發病前曾接種疫苗,其他人均未接種疫苗。因此呼籲青壯年民眾,現在先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讓健康多一層保障。

 

本文摘錄自 防疫速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致醫界通函第068號

 

 

國內登革熱疫情升溫,上週新增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含台北市)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資料顯示,8月15日至21日新增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為本年單週增加病例數最多的一週。分別為高雄市鼓山區的群聚感染、台南縣關廟鄉的群聚感染、北市北投區及高雄市三民區分別各有1例散發病例。

 

東南亞各國今年的登革熱疫情亦相當嚴峻,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累、菲律賓。前往東南亞各國感染登革熱並將病毒帶入國內之風險非常高。上週亦有12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顯示國內登革熱疫情已有升溫之趨勢。

 

登革熱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資訊,以便正確診斷治療。

 

請醫師提高警覺,對於有發燒、骨頭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出現紅疹、關節痛等疑似症狀的患者,加強詢問旅遊史,如為疑似個案,請妥善處置並於24小時內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採檢血清送驗。由於已經同時出現第一型及第三型登革病毒之群聚感染,且歷年來第一型至第四型的登革病毒都曾發生流行,醫師於診察時,亦應注意發生登革出血熱之可能性,並及時給予適當之治療。

 

 

防範抗藥性細菌,請加強感染控制措施與抗生素合理使用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近期媒體陸續披載國際間多則帶有NDM-1基因之多重抗藥性細菌造成的感染,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國內目前尚未偵測到帶有NDM-1基因之多重抗藥性細菌,但為防範可能的傳播發生,疾病管制局即將規劃有NDM-1基因之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即NDM-1感染症)公告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通報外,同時呼籲:
民眾若曾在國外接受手術、侵入性醫療服務或傷口處理,尤其是曾前往印度、巴基斯坦接受前述醫療服務的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與醫療史。

 

亦請醫護同仁提高警覺,落實標準防護,加強手部衛生,針對最近6個月內曾有國外(尤其是印度或巴基斯坦)旅遊史且曾在當地就醫的病人進行詳細問診;如有發現對carbapenem具抗藥性的Enterobacteriaceae 移生或感染之情形,除建議保留菌株檢體再行確認外,需落實接觸隔離防護措施,以防止多重抗藥性細菌在院內傳播 !

 

 

請注意水災後常見傳染病 : 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及登革熱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凡那比颱風橫掃台灣,大量的降雨在台南縣、高雄市、高雄縣及屏東縣等地區造成嚴重的淹水災情。風災水災過後,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病媒蚊孳生等,造成災後傳染病疫情,常見疾病包括: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類鼻疽(Melioidosis)、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

 

提醒您,盡量避免在遭受污染的水中游泳或赤足涉水。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並消毒傷口。當必須暴露於病源環境時,應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包括長靴、手套或圍裙。

 

鉤端螺旋體病好發於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外傷者,若民眾就醫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且具有污水或淤泥之暴露史,應懷疑病患是否罹患鉤端螺旋體病。

 

類鼻疽係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造成,在豪大雨之後,土壤中之病菌會被沖刷出來,災後清理環境時可能因吸入或接觸病菌而引起感染。臨床表現從無症狀到局部皮膚潰瘍、嚴重肺炎、敗血症或休克等。臨床醫師若發現淹水地區的民眾有未明原因發燒者,尤其是具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亦應將類鼻疽列入鑑別診斷之考量,並給予妥適的治療。

 

目前南部地區已有登革熱的本土疫情發生,凡那比颱風過後,在環境產生大量積水,特別適合登革熱病媒蚊孳生。如發現有發燒、骨頭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出現紅疹、關節痛等疑似症狀的患者,請務必詢問旅遊史(包括出國或曾前往台南縣市及高雄縣市等地區),懷疑病患市否罹患登革熱。

 

請醫師提高警覺,如發現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疑似個案,請妥善處置並於24小時內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採檢撿體送驗。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關心您

 

 

top

 

分享: 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