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基礎影音節目製作
作者:鄭國威先生
早期從事電視節目製作,經歷了執行製作、攝影、編劇之後,專職在台視的「我愛紅娘」、「我是好寶寶」等節目擔任剪輯的工作。因為節目的剪輯可說是整個節目的核心,必須整合所有節目的製作內容。在剪輯中可了解節目的進行,包括導演的手法、攝影的技巧、演員的演技等,最後經由剪輯、配樂、特效等完成節目製作。
民國八十年到台大醫院教材室服務,因為人員編制與設備的問題,必須身兼數職,從企劃腳本寫作到拍攝剪輯等,都要參與其中。從此將節目製作應用於醫學教育上,如教學課程、研究發表、衛教節目及活動紀錄等。濃縮過程是剪輯影片最大的特點,在剪輯時,去除不必要與重複的片段,並輔以註解等,加強觀看者的印象。所以運用影片媒體輔助教學是很有效率的方式,例如數小時的手術或實驗的影片,將重點剪輯成數分鐘的節目,可讓學習者縮短學習時間,也可以重複觀看;製作衛教節目來教育民眾,廣泛提供醫療常識與疾病照護方式等,讓病友家屬有基本的概念,再配合醫護人員的解說,將有助於醫療品質的提升。
由於視聽器材日益普及,電腦軟硬體功能強大,且操作簡易,有興趣者都可以拍攝製作自己的影片。但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影片的製作必然經事前準備、拍攝作業和剪輯工作三階段。
一、事前準備:
確定拍攝主題後,要編寫腳本或擬定大綱,拍攝前需要協調相關人員,以及器材的準備。
二、拍攝作業:
靈活運用拍攝技巧、如拍攝角度、方位、取景鏡頭等,還有採光、收音技巧等。
三、剪輯工作:
剪輯軟體有入門級到專業級多種版本,可選擇自己適用的軟體來剪輯製作影片。重點是要具備剪輯概念,使影片進行順暢自然,並運用音樂、音效和特效等增加影片的氣氛,來製作出理想的節目。
本書以淺顯的文字敘述,配合圖片說明,提供讀者輕鬆閱讀,了解影片製作的樂趣。因個人所知仍有限,內容有未盡完善之處,期望專家、先進不吝賜教。
|
自動曝光模式下,較暗的背景會使主體過亮;相反的,較亮的背景會使主體過暗 |
|
背光較強時,主體會有剪影效果,若要清晰可見,可加大光圈,用逆光攝影來補正 |
|
拍攝二人景時,自動對焦常會落在中央遠處,
宜採用手動對焦,或偏移鏡頭讓其中人物擺在取景中間 |
|
在強光下,會產生很大的陰影,此時可用反光板來調整反差。 |
|
順光拍下的人像會顯得平淡無奇,
若能改變拍攝角度,可以得到較立體和鮮明的輪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