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09月 34 期
與我們連絡
 
 

醫療團隊
*

糖尿病的終極治療 - 胰臟移植

符號:

 

 

 

 

 

 

 

 

 

 

 

 

 

 

 

 

 

 

 

 

 

 

 

 

 

 

 

 

 

 

 

 

 

 

 

 

 

 

 

 

 

 

 

 

 

 

 

 

 

 

 

 

 

 

 

 

 

 

 

 

 

 

 

 

 

 

 

 

 

 

 

 

 

 

 

 

 

 

 

 

 

 

 

 

 

 

 

糖尿病的終極治療─胰臟移植

內容下載:

甚麼是胰臟移植

簡單的說就是把整體胰臟器官或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移植至第一型糖尿病病患,而使其免除每天注射胰島素的痛苦,也可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惡化。

 

為什麼要做胰臟移植
當糖尿病病患需要藉由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時,不僅生活品質不好,也常出現低血糖等危險狀況。再者藉由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時,只能確保某些時間點血糖是正常的,也就是說一天當中仍然有許多時段血糖是不正常的,因此有許多糖尿病病友即使天天注射胰島素仍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糖尿病併發症如血管硬化、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等。而成功的胰臟移植是能維持正常血糖值,也因而能避免上述的糖尿病併發症的惡化。

 

那些人適合做胰臟移植
需由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而血糖仍控制不好,或常出現低血糖現象,或糖尿病併發症日趨嚴重的病人。

 

那些人不適合做胰臟移植
因為移植後為了防止排斥作用,因此都必須服用抗排斥藥,這些抗排斥藥不可避免地會使接受移植者的免疫力降低。因此如果接受者已有感染症如肝炎、肺結核、黴菌感染、細菌感染、梅毒、愛滋病、或其他種類的病毒感染;或是罹患任何種類惡性腫瘤,在接受胰臟移植後使用抗排斥藥,都會使免疫力降低,而使得原有之感染症或惡性腫瘤變得更無法控制,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因此都不適合接受胰臟移植。

 

有那些型態的胰臟移植
胰臟移植可依移植物分二大類

1. 胰臟器官移植。
2. 胰島細胞移植,即是把胰臟器官中的胰島細胞分離出來移植,好處是手術簡單且可重複實施,缺點是無法從胰臟器官把所有的胰島細胞分離出來移植,因此截至目前其成功率不如整體胰臟器官移植。

 

移植物有哪些來源

1. 腦死器官胰臟移植,即移植的胰臟器官或胰島細胞是來自腦死病患捐贈。
2. 活體胰臟移植,活體胰臟移植即是由親屬捐贈一部分的胰臟,人類正常的胰臟是可以切除70~80%而不致於出現糖尿病,而活體胰臟移植即是由親屬捐贈約50%的胰臟,而讓捐贈與接受雙方都免於糖尿病的折磨。

 

活體胰臟移植的好處有哪些

1. 減少等候移植器官的時間。
2. 更高的移植成功率,其缺點是親屬必須接受一次手術,且約有百分之二的捐贈胰臟後的親屬,日後需服用降血糖藥。

 

腦死病患捐贈的胰臟器官移植又可依手術的時間及方式分成哪幾種型態
1. 胰臟、腎臟同時移植:就是針對已經需要注射胰島素及洗腎的病友,可以同時解決注射胰島素及洗腎的痛苦。
2. 單獨胰臟移植:主要是針對血糖仍控制不好,或糖尿病併發症日趨嚴重但腎功能仍正常的病人。
3. 腎臟移植後的胰臟移植:已經接受腎臟移植的病友,再接受胰臟移植。

 

胰臟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高或低,是否危險
胰臟、腎臟同時移植的成功率比較高,一年胰臟的存活率(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比率)可達85%。單獨胰臟移植的成功率稍低,不過一年胰臟的存活率(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比率)也可達80%。活體胰臟移植的成功率最高,一年胰臟的存活率可高達90%。對病人而言,胰臟移植不是絕對安全,但不論是何種型態的胰臟移植,移植後一年病人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

 

胰臟移植後有那些可能的併發症
不論是接受胰臟器官移植或胰島細胞移植後,都必須服用抗排斥藥,這些抗排斥藥的目的是降低接受者的免疫力,也就是降低對移植物的排斥,以增加其成功率,但也不可避免地會使接受者因免疫力降低而有更高的機會發生感染症及癌症。

 

外科部主治醫師 田郁文

 

top

 

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