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09月 34 期
與我們連絡
 
 

最新消息
*

9月22日(星期三)中秋節休診公告

*

四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

疫情訊息

*

健康講座( 2010年 9月)

:符號

 

 

 

 

 

 

 

 

 

 

 

 

 

 

 

 

 

 

 

 

 

 

 

 

 

 

 

 

 

 

 

 

 

 

 

 

 

 

 

 

 

 

 

 

 

 

 

 

 

 

 

 

 

 

 

 

 

 

 

 

 

 

 

 

 

 

 

 

 

 

 

 

 

 

 

 

疫情訊息
內容下載:
*

目前腸病毒疫情仍於高峰期,仍請提高警覺並做好個人防護
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急診腸病毒就診比率仍於高峰期,特別於北區、台北區及中區,今年主要流行之克沙奇A型(Coxsackie A virus)病毒,約佔陽性檢體的86%,病毒型別依序為克沙奇A16、克沙奇A4及克沙奇A5,腸病毒71型約佔3.1%。

 

幼童參加安親班、夏令營等聚集場合,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並將病毒帶回家,再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童,應隨時注意個人、嬰幼兒及學童衛生,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若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儘可能隔離病童,避免與其他幼童接觸,同時一定要小心處理病人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由於酒精對腸病毒殺滅效果不佳,建議不要用酒精性乾洗手液,請用肥皂或洗手乳等洗手,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嬰幼兒。照顧病童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紅眼症疫情升溫 勤洗手預防感染

資料來源:北市衛生局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紅眼症(急性結膜炎)疫情正值高峰期,連續四週(6/13-7/10)臺北市急診就診率從4.31‰攀升至5.94‰。

 

紅眼症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以「腸病毒」及「腺病毒」最多,傳染力強,主要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或間接接觸,即接觸被污染的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臉盆、水龍頭、門把等後又碰觸自己的眼睛而被感染。潛伏期12 小時至數日不等,受感染者眼睛會產生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有異物感及大量黏性分泌物;嚴重時會有眼瞼顯著腫脹、結膜下水腫或出血,病程4至6天,約2至3週痊癒。

 

提醒您應加強手部清潔等個人衛生,不揉眼睛、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必要時用乾淨毛巾、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才能預防紅眼症。當您有紅眼症症狀時應儘速就醫,按照醫生處方用藥,儘量在家中休息,謹慎處理眼睛分泌物並進行家中環境消毒,避免出入游泳池等公共場所。

 

 

因應松山國際機場之開放及即將來臨的花博會展覽,請提高警覺加強法定傳染病通報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因應松山國際機場之開放及即將來臨的花博會展覽,兩岸及國際人士會往來頻繁,請全院醫療同仁包括門、急診、病房及檢驗單位,針對麻疹(measles)、德國麻疹(rubella)、登革熱(dengue fever)、日本腦炎(JBE)等相關法定傳染病提高警覺,若有疑似個案請及早通報,以避免發生群聚感染。

通報定義

通報時限

 

麻疹

出疹(斑丘疹)且發燒(耳溫或肛溫)≧38℃。有時伴隨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

24小時

德國麻疹

同時具備下列症狀者:
1.急性全身出現斑丘疹。
2.耳溫或肛溫≧37.2℃。
3.有關節炎、關節痛、急性頸部或頭部淋巴腺腫大、或結膜炎等症狀之一者。

24小時

登革熱

突發發燒≧38℃且伴隨下列二(含)種以上症狀: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 出血性癥候(hemorrhagic manifestations)、白血球減少(leucopenia)

24小時

日本腦炎

出現下列急性神經症狀:發燒、意識障礙、嘔吐、頸部僵硬、抽筋、肌張力異常、頭痛、腦膜刺激症狀及精神症狀(譫妄、意識不清等)。

一週內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關心您

 

 

top

 

分享: 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