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統計2008年的十大死因,腦中風高居第三位,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且發生年齡層日趨年輕化,造成許多中年人無法就業,對社會成本造成極大負擔!所以無論您是哪個年齡層,如何預防腦中風的發生,都是相當重要的健康課題!迫切的呼籲-預防勝於治療!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您開始關心此課題起,您已開始準備好踏出做好預防工作的第一步!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好好落實,我們都將成為健康快樂的現代人!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是腦部的血管(動脈)因阻塞缺血或破裂出血,導致腦細胞受損而產生意識、語言、肢體等之神經功能障礙。分為:

(圖出處一) |
梗塞型腦中風:
腦部血管阻塞,導致腦部細胞氧氣及葡萄糖的供應不足,造成腦部細胞壞死。而導致阻塞的原因主要為本身腦部大動脈粥狀硬化,硬化處的血栓脫落隨著血流打到腦部,另一個原因是心臟的血管有硬化情形,其脫落栓子隨著心臟跳動,流動到腦部卡在血管中,造成梗塞。 |

(圖出處二) |
出血型腦中風:
腦部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出,壓迫腦部,主要原因可能本身有血液凝集功能問題,血管畸形或動脈瘤破裂,然有70%的原因是因為高血壓控制不良,導致腦內動脈管壁變質,血管破裂。 |
哪些原因較容易導致腦中風?
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容易導致腦中風的原因呢?
 |
 |
 |
家庭遺傳 (圖出處三) |
老年人 (圖出處四) |
心臟病 (圖出處五) |
 |
 |
 |
高血壓 (圖出處六) |
糖尿病 (圖出處七) |
肥胖 (圖出處八) |
中風的危險因子中,可分為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以及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為年齡,年齡愈大,中風的發生率愈高。性別,男性中風的發生率高於女性15~30%以及家族遺傳。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為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為可藉由長期調控而獲得控制。肥胖與不良日常生活習慣有關,且會惡化慢性病的控制!因此,藉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可以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可能與腦中風有關之警訊症狀
如何預防腦中風
如之前所說,「遺傳因素」、「老年」是人為無法控制的因素外,腦中風是可以藉由改善危險因子而達到預防效果。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之慢性病是可以藉由飲食、運動以及藥物三方面協調,而肥胖更是可以藉由醫療協助、意志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戒除的不良習慣,以下逐一介紹如何以飲食控制、運動以及慢性病控制,以達到預防腦中風發生。
(一) 飲食
1. |
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
食物的份量與用餐時間應固定。 |

(圖出處十一) |
2. |
均衡攝取食物
低鹽飲食,有助於血壓控制。控制糖分攝取,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食物的挑選在於對整體健康有幫助的保健飲食。必要時可以預約醫院的營養門診,由專業的營養師規劃適合的飲食計畫。 |
3. |
多吃纖維質高的食物
建議多攝取蔬果類。每日5蔬果,一份煮熟半碗的青菜為一份,一平碗的洗切水果為一份,或拳頭大小的水果一個,也是一份。 |
4. |
避免高熱量、高油脂食物
建議避免攝取高熱量、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食物,烹調原則多選用水煮、清蒸、涼拌、清燉、烤、燒、滷等低油烹調方法。吃魚可以減少智力降低及阿滋海默症等失智症 的發生,深海冷水魚所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於保持年輕敏捷的心智,預防腦部智能的衰退。 |
(二)運動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是相當重要的,其焦點目標即在『增加體能活動』及『減輕體重』。其好處為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冠狀動脈疾病之危險因子、改善葡萄糖耐受不良、改善胰島素之作用、降低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改善血壓控制等。
適當有效的運動:
每次運動量為脈搏跳動 (220減去年齡)乘以0.75至0.8 的運動方式,持續20分鐘以上,每週三至四次,持之以恆。
 |
(圖出處十二) |
運動金字塔建議,
第一層要天天做,多走路。
第二層要多做多些,有氧運動及體康活動 (最少20分鐘)。
第三層要做適量,如:閒暇活動及遊戲、強度及柔軟度運動 。
第四層要做最少,如:看電視、玩電動或電腦,一次不超過 30 分鐘。
如何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
1. |
個別化:根據自己的體能,決定合理而安全的運動量。 |
2. |
循序漸進的運動方式,勿躁進,選擇超過負荷的運動。 |
3. |
建立合理的目標,從而有滿足感及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
4. |
記錄每次運動的脈搏次數、運動時間、運動距離及運動後的感覺,以作為下次改進的參考。 |
5. |
注意氣候條件:酷熱潮濕的中午應避免運動,流汗後注意補充水份,心臟病患者避免在低溫情況下運動。 |
6. |
選擇方便性的運動,如步行、跑步、游泳及騎腳踏車。 |
7. |
運動時選擇適當及安全的場地,並避免運動傷害。 |
8. |
結伴運動:彼此照顧,彼此鼓勵,增加趣味性。 |
(三)慢性病控制
針對慢性病控制方面,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需藉由飲食以及運動來控制,且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最主要是確立慢性病之後,必須配合醫囑服藥,達到服藥的遵從性,並規律回診,定期監測血壓、血糖以及血脂值,以求控制在最佳的範圍內。
血壓的控制目標,是要能降低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般病患血壓控制到低於140/90mmHg,若合併糖尿病者,血壓需要嚴格監控低於血壓130/80 mmHg。而罹患糖尿病者,原則上維持飯前血糖值 90-130 mg/dl,而飯後血糖2小時宜小於 180 mg/dl,以及糖化血色素值宜小於7 %,但需依個人狀況調整。當血脂高時,其血液中的膽固醇成份為造成血管粥狀硬化,併發冠狀動脈及周邊血管阻塞性疾病過程的主要原因,因此血脂之正常理想值為總膽固醇值小於200 mg/dl,三酸甘油酯值小於150 mg/dl。
最後,希望大家在健康的生活型態下(定時定量、規律運動),可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以下詳列附圖之出處網址:
出處一: http://www.neurodoc.in/stroke
出處二: http://www.neurodoc.in/stroke
出處三: 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images/similar.aspx#ai:MC900358767|
出處四: 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images/similar.aspx#ai:MC900355257|
出處五: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images/CM079001960.aspx#ai:MC900433218|
出處六: http://igo5.com/merchandise/zoom/1200155_zoom.jpg
出處七: http://office.microsoft.com/zh-tw/images/CM079001960.aspx#ai:MP900422271|
出處八: http://cimg.163.com/health/2004/6/3/200406032012185af64.jpg
出處九:http://www.heartandstroke.nb.ca/atf/cf/%7b99452D8B-E7F1-4BD6-A57D-B136CE6C95BF%7d/Stroke_WarningSigns_Poster_sm.jpg
出處十: 鄭建興編著(2008)。腦中風的防治與復健。台北市:健康世界叢書。
出處十一: http://www.methodsofhealing.com/files/2009/04/mayo-clinic-weight-pyramid.jpg
出處十二: http://www.jtf.org.tw/educate/control/img/001_001.gif
腦神經加護病房(4D1) 護理師 趙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