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高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團隊運用與世界頂尖微創中心同步的醫療技術,日前成功完成單孔微創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治療血小板過低症之病患,手術過程順利,歷時僅70分鐘。
個案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患者(ITP),這類病友身體上容易出現瘀青瘀血,治療是先以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藥物副作用過大而無法繼續接受治療時,可施以脾臟切除手術治療,在台灣推估每10萬人約有5-10位,臨床上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由於擔心服用類固醇會造成月亮臉等後遺症,進行脾臟手術則害怕手術疼痛及術後傷口影響美觀,以致陷入兩難,因此以微創腹腔鏡或更高階的單孔微創脾臟切除術就能解決此一難題。
這次手術由楊卿堯醫師主刀,楊醫師首先在病患腹壁,劃開約2.5公分左右的傷口,再置入單孔手術底座,由此底座置入腹腔鏡光源、操作器械及超音波刀等,完成組織剝離、血管處理,最後以腹腔鏡自動吻合釘切斷及縫合與脾臟相連之大血管,成功切除脾臟,手術過程順利,病人於術後第一天開始喝水,第二天已開始進食,術後3天即可出院回家休養。
單孔微創脾臟切除術第一次是由土耳其的微創中心於2009年2月在國際期刊所發表;目前全世界所完成的單孔微創脾臟切除術總數不到50例,亞洲地區只有韓國在今年發表3例手術結果,其平均手術時間約2-3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