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04月 29 期
與我們連絡
 
 

最新消息
* 4月5日民族掃墓節休診公告
* 國內、外疫情訊息
*

第17期健康減肥班招生

* 健康講座( 2010年 4月)
:符號

 

 

 

 

 

 

 

 

 

 

 

 

 

 

 

 

 

 

 

 

 

 

 

 

 

 

 

 

 

 

 

 

 

 

 

 

 

 

 

 

 

 

 

 

 

 

 

 

 

 

 

 

 

 

 

 

 

 

 

 

 

 

 

 

 

 

國內、外疫情訊息
內容下載:
*

別來無“恙”,清明掃墓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清明掃墓旺季將屆,為避免掃墓祭祖時,接觸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建議同仁及民眾到郊外或山區掃墓時,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避免恙螨上身。如需進入草叢,應著長袖衣褲和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避免恙螨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就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恙蟲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在被具傳染性的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 (eschar),其潛伏期約一到三週,通常為9~12天,之後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在未經治療的病例中,致死率可能高達60%。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屈公病疫情高於往年,國人旅遊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蚊措施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今年累計有 3例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境外移入確定病例,2男1女,年齡介於 5-27歲,2/4-2/22 間發病,皆自機場入境時,經發燒篩檢檢出,感染國家皆為印尼,感染地分別為雅加達、蘇門答臘及泗水;2008、2009年同期各僅1例確定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馬來西亞。

 

屈公病是一種經由蚊子傳遞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盛行於非洲、東南亞及印度,與登革熱之流行地區相當相近,臨床症狀也很類似,包括突然發燒、頭痛、疲倦、關節痛或關節炎、肌痛及下背痛,約半數的病患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約數天到兩週。與登革熱不同的是,約 70%之屈公病患者從發病開始即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週甚至數月,而典型的登革熱並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

 

國人至東南亞旅遊及探親的人數增加,感染屈公病的機會也相對提高,提醒您前往流行地區要確實採取防蚊措施,活動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品,避免遭受病媒蚊叮咬而感染屈公病。民眾回國如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回國後如懷疑自己感染屈公病,亦可自行前往衛生單位抽血檢驗,如經檢驗確定,可獲得 2,500元通報獎金;醫師通報境外移入屈公病,如經確認亦可獲得 2,500元通報獎金。

 

臨床醫師於診治病友時,如發現疑似個案,請妥善處置並於 24小時內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採檢血清送驗。如為住院病友處於屈公病發病前 2天及發病後 5天內(即病毒血症期),請加掛蚊帳,蚊帳可向14B、5E3病房借用。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關心您

 

top

 

分享: 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