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09年 12月 25 期
與我們連絡
 
 

台大花絮
*
器官捐贈者與老媽媽的故事
:符號

 

 

 

 

 

 

 

 

 

 

 

 

 

 

 

 

 

 

 

 

 

 

 

 

 

 

 

 

 

 

 

 

 

 

 

 

 

 

 

 

 

 

 

 

 

 

 

 

 

*
器官捐贈者家屬關懷 訪視隨筆
內容下載:
*

一個器官捐贈者與老媽媽的故事
老媽媽有一個親生兒子,但孩子在18歲那年暑假戲水溺斃,心痛的老媽媽原本萬念俱灰想到山上修行,最後關頭卻在別人介紹下領養了45天大的男嬰—即是器官捐贈者,不久又另外領養了一個孩子。一家四口雖不富有,但也平安和樂地過了幾年。然而,造化弄人,小兒子在當完兵不久後葬身火窟。沒幾年,先生也因病棄世,留下老媽媽與捐贈者兩人相依為命。

出事那天,捐贈者出門辦事,就在公所突然倒下,緊急送醫。等到深夜,老媽媽站在家門口都盼不到兒子回家,直到里長到家裡通知老媽媽說:兒子在公所出事,已經送到臺大醫院急診。隔天一早,里長帶著老媽媽到醫院急診,一走進加護病房看到兒子,老媽媽就有心理準備,她知道孩子的情況並不樂觀。隨後,醫師向老媽媽說明孩子的情況疑似腦死,若要積極搶救,可能也會變成植物人;而另外一個選擇是做器官捐贈,幫助需要移植的病人。篤信佛教的老媽媽似乎已參透世間的緣起緣滅,也在里長的鼓勵勸說下做了決定。她在捐贈者的耳邊說:「兒子啊!我們母子的緣分到這裡已經盡了,你跟菩薩去吧!我把你身體有用的器官留下來救人。」那天,捐贈者通過了兩次腦死判定;隔日,他捐出有用的器官組織遺愛人間。


 醫院基於對雙方隱私權的保護,不會詳細告知捐贈者及受贈者的個人資料,採由醫院代轉感謝卡的方式讓雙方聯繫,彼此關懷。

拿到受贈者家屬親手製作的感謝卡,老媽媽仰頭望天,對捐贈者說:「兒子啊!這是要給你的…」

器官捐贈者家屬關懷 訪視隨筆
當我接到器官捐贈協調師的通知展開後續協助,得知老媽媽現在一個人獨居,膝蓋不是很好,行動有些不方便,家裡經濟狀況也不太好…,我有些擔心她一個人生活的情況,因此就轉介關懷訪視組的志工安排家訪。家訪這一個早上,我與同行的三位志工阿姨擠在兩、三坪大的房間陪老媽媽說話,聽她說說這一生坎坷的經歷、她的丈夫和三個有緣又無緣的孩子。我們關心孩子走後,老媽媽一個人的生活起居,確認她的食衣住行;並親自把醫院的喪葬補助以及受贈者家屬親手做的卡片送到老媽媽手上。過程中,志工阿姨的手帕乾了又濕,我手上捏著衛生紙也不敢放,不僅是因為老媽媽人生中遭遇的許多磨難,讓人不捨;更是因為她在種種命運的磨難中仍能維持著平靜、感恩、知足的心,令人敬佩。我想,虔誠的信仰讓她對人生的際遇有比較豁達的解釋,也自成一套生活的智慧。

 

離開之前,我最後又問了一次老媽媽:「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老媽媽說:「沒有!請大家放心,我現在一切都很好,里長、里幹事、鄰居…也都很幫忙。」離開老媽媽家,我打趣地問志工阿姨說:「阿姨哭點很低ㄡ~」阿姨說:「我不是可憐她,我是覺得她很了不起!她這一生經歷這麼多辛苦,可是她卻不自怨自艾,很值得敬佩。我還做不到,要學習!」這真是這一行最好的註解,也是「施比受有福」的最佳印證。

 

目前台灣有六千多位病人正在等候器官移植,如果您也想支持器官捐贈…
您可以先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或將此訊息加註於健保卡。詳情請洽詢本院社工室。
位置:東址AB棟電梯走廊旁。聯絡電話:(02)23562097。

 

社會工作室管理師 王美晴

 

top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