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09年 11月 24 期
與我們連絡
 
 

最新消息
*
公館院區停診公告
* 防疫、疫情資訊
* 健康講座( 98年11月 )
:符號

 

 

 

 

 

 

 

 

 

 

 

 

 

 

 

 

 

 

 

 

 

 

 

 

 

 

 

 

 

 

 

 

 

 

 

 

 

 

 

 

防疫、疫情資訊
內容下載:
*

流感流行中,口罩該怎麼戴?

秋分時至,我國近三週來H1N1新流感佔類流感比例約在三成左右,住院病例數累計至10月4日共有320例,其中25例仍住院中,21例死亡。

流感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播,經由噴嚏或咳嗽而產生的飛沫,其粒徑大小以3~20μm佔大多數;大於6μm者,吸入後大部分會沈積在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區域內。除了施打疫苗,正確選擇及使用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可預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口罩部分應視實務之需求選用,一般佩戴口罩的方向為鼻樑片或有顏色的部份朝外,佩戴時應注意其與臉部之密合度。因口罩種類繁多,就以下列幾種常見之口罩,扼要說明其功能及使用時機:

種  類

說              明 

N95口罩

對於0.3μm大小的粉塵顆粒有95%以上的阻擋效果,當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的醫療處置時,應佩戴N95口罩並做密合度檢點測試。由於其呼吸阻抗大,民眾除非必要,並不建議佩戴。

外科口罩

由三層質料構成,從外而內有防潑濺、過濾及吸收濕氣的功能,對於6μm左右的微粒有90%以上的阻隔效果,醫護人員照護一般病人時,以佩戴外科口罩為原則;民眾當有咳嗽等感冒症狀時,以佩戴此種口罩就醫為宜。

棉布口罩

對於6μm以上的微粒及飛沫,仍有80%以上的阻隔效果,適合一般民眾於進出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可視需要佩戴,且其具有可換洗重複使用之好處。

活性碳口罩

可吸附有機氣體、具惡臭的分子及毒性粉塵,但非用於過濾病菌粉塵,不建議作為醫療防疫處置時使用。

※ 資料來源: 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國內發現首例抗藥性H1N1新流感病毒株,無擴散跡象
指揮中心10月20日公布國內首例對克流感(學名Oseltamivir)產生抗藥性的H1N1新流感病毒株。該株病毒係分離自一名住南部之20歲男性,調查結果顯示病毒突變係在個案治療後產生,且調查無群聚及擴大感染之跡象。該名病患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台灣成為全球第十個發現抗藥性病毒株之國家。 疾病管制局自7月1日起對國內所分離出之其他292株H1N1新型流感病毒進行克流感抗藥性檢測,亦均未發現有抗藥性之情形出現,顯示本件抗藥性H1N1新型流感病毒感染為散發性,未在社區散布。該局將持續擴大進行H1N1病毒之抗藥性監測。 如有急性發燒上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依醫囑確實服藥,且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 資料來源: 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感染控制中心關心您

 

 

 

top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