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 夏季飲食注意事項
* 生活壓力的因應
 夏季飲食注意事項
 
 
炎炎夏日,常讓人食慾降低、胃口不好,且容易出現倦怠及腸胃不適等症狀。夏天天氣熱,細菌繁殖速度快,食物容易腐敗,一不小心就會吃出毛病。因此要安然度過夏天,除了要獲得足夠休息和睡眠外,日常飲食及衛生安全也要特別留意,才能確保腸胃功能正常。那麼夏天裡飲食必須特別注意什麼呢?
 
 
一、確定食物是否新鮮
夏天食物容易腐爛,吃剩的食物要立即放進冰箱。如果發現食物發酸、發臭或有怪味,千萬不要再吃。例如麵包,在夏天裡如果放在室溫下,可能三四天就長黴,因此如果無法儘早吃完,可放置冰箱內。另外所有食物最好在保存期限內用完。
 
 
二、飲食要衛生
天氣熱時,食慾較易降低,可食用涼拌菜,調味時加入少許醋和大蒜,可調味又可殺菌,且能促進食慾。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防止夏季腸道細菌感染。另外生熟食使用的器具要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並注意消毒。夏季細菌滋生快,食品最好現做現吃。如果留待隔日才進食的食物應放入冷藏庫,並於進食前徹底加熱(70℃以上)。
 
 
三、小心冷飲及冰品
氣候炎熱時可適時的吃些冷飲,可達到消暑功用。但不要過量食用冷飲,以免引起胃腸不適。選購飲冰品時,要觀察現場工作人員衛生、飲冰品盛裝容器是否清潔、各類冰品及配料是否加蓋、是否具有固有色澤及氣味與有無夾雜物及其他雜質、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損等注意事項。另外需要注意含糖的冰品,食用過多會造成額外熱量攝入和體重負擔,所以儘可能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或挑選低熱量的冰品配料,例如:愛玉、仙草、杏仁豆腐等。
 
 
四、補充足夠水份
夏天水份流失比較快,隨著汗水會有鈉、鉀以及其它礦物質排出,所以需要注意水及鹽的平衡。補充水份的時候,最好少量多次。另外可以考慮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來補充流失的電解質。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鈉及其它電解質則要視出汗多寡而定。
 
 
五、均衡飲食為主
營養均衡才能提高免疫力,抵抗夏日腸胃疾病。因此夏季飲食雖以清淡為原則,但仍需注意飲食是否均衡。每日從六大類食物中攝取充足而不過量食物,增加食物的多樣化。六大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奶類、豆魚肉蛋類及油脂類。每日食物以未精緻的植物性食物佔大部份;避免高熱量及高糖食物;減少醃漬食品及使用過多醬料。
 
 
營養室營養師 陳慧君  TOP
 生活壓力的因應
 

人們面對壓力源時的表現是多變的,而個體的「因應」行為會影響壓力反應的表現,而「因應」被定義為處理特殊的外在要求所做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因應可視為利用環境或認知改變,以減弱壓力反應的技巧,因應亦可視為要重新建立生物體的衡定而做的努力。因應策略可分為適應型和適應不良型。適應型因應策略能減少壓力,同時又能促進健康。適應不良型因應策略則祗是暫時性的降低壓力,但可能會造成長期健康耗損。

  • 適應型因應策略如積極面對、紓解情緒、尋求支援、運動、放鬆、適當飲食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正當的休閒娛樂;
  • 適應不良型因應策略如過度飲酒或藥物濫用、社交孤立,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等。
 
依照過去文獻,良好的壓力因應者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 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及操縱環境的能力;凡事在預期下進行,即使遇到緊情況或困難,亦能從容應對,使身心經常保持平衡狀態。
  2. 對事情或工作很投入,可以忍受暫時的不快樂,而從長遠的宏觀來看事情。
  3. 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
  4. 善用周遭的社會支援與網絡;能就現有的環境中,尋求情緒的支持以及人力或財力上的援助。

自2008年底以來,世界性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蔓延,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下亦難置身風暴之外,相對應於巨觀經濟環境變遷,經濟成長率以及失業率等可能朝向經濟衰退之方向變動。彙整包括英國布里斯托地區有關經濟衝擊與健康之建議討論,有對於民眾如下建議:

  1. 積極的尋求幫助:
    來自於失業的壓力有可能影響到生理與心理的健康,而來自社會、家庭或是朋友支持的力量,有助於緩衝壓力帶來負面的影響。當你失去工作的時候,到相關單位登記及申請幫助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與家人,朋友或是同事分享你的感覺與憂慮,積極地從親友、政府機構、或社會公益團體中尋找所有可能的支持與幫助。
  2. 好好的照顧自己:
    給予自己足夠的休息與睡眠,無論目前是否忙於工作,規律的生活是健康之首要,也是休息後再出發的重要基礎。
  3. 切勿過度飲酒:
    有些人可能藉由過度飲酒來撫慰心靈,但飲酒帶來的心理慰藉是短暫的,清醒之後將會感覺更難過,過度的飲酒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健康問題。
  4. 健康的飲食:
    多攝取纖維質高的食品,並注重飲食營養的均衡,並攝取足夠的水分。
  5. 保持活躍的生活型態:
    有研究指出身體的活動將會刺激腦內啡的製造,腦內啡是人體自製對抗低落情緒的元素,可以幫助你感覺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6. 利用心理諮詢與醫療專業協助:
    若有身心方面顯著的困擾與病痛,應依照身心困擾之嚴重程度,盡速尋求心理諮詢與醫療專業之協助。

參考文獻
1.李明濱、廖士程、張家銘:淺談失業與自殺之關聯。自殺防治網通訊,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發行,2009年4月,第四卷第一期,P8-P15。
2.李明濱:壓力處理及情緒輔導。於李明濱著:情緒與疾病。金名圖書公司印行,1999年,P37-P46。
3.行政院衛生署委辦自殺防治中心網站:http://www.tspc.doh.gov.tw/tspc/portal/index/*

 
 
精神部主治醫師 廖士程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