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 我該掛哪一科 / 飲食照顧問題?
* 「急診就醫流程卡」
* 化學治療後的注意事項
 我該掛哪一科 / 飲食照顧問題
 
 
我該掛那一科?
Q: 本人小孩口腔漱口時發現細小白蟲該掛什麼科及醫師?
疾病症狀:漱口時吐出細小白蟲、鼻子搔癢及體重瘦小。
A: 健康教育中心回覆:
您可以至本院網站 網路掛號
掛本院兒醫大樓→小兒科→看感染症的醫師。
 
飲食照顧問題
Q: 您好:
本人想問有關飲食照顧問題,所以寄了這封信,如有麻煩處請見諒!
本人母親約五年前因腎癌將左腎整顆切除,只剩健康的右腎。我們也聽從醫師建議從剛開始每半年追蹤檢查至今每年均做定期檢查,最近 一次檢查是四月中,檢查結果都大同小異,除了肥胖、輕度心肥大、輕度肺紋、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每年數據稍超過標準值以外,其餘結果 (包括右腎)都還好,無任何問題,我想請問的是:
  1. 因母親只剩右腎,平常飲食需如何注意?
  2. 母親曾於去年底發生血尿急診治療後二三天即恢復正常,之後回泌尿科詳細檢查後醫師說可能與壓力有關,因顧及右腎所以不開藥物治療,四月中健康檢查報告中尿液裏白血球稍多,仍有輕微發炎現象,請問飲食應注意甚麼可保護泌尿系統?
  3. 如要打精力湯或蔬果汁,需注意什麼嗎?
是否可詳列飲食中各蔬果名稱,以供遵循,謝謝於百忙中予以解答並祝安好!
A: 營養師回覆:
由於令堂有肥胖、輕度心肥大、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數值超過標準值,且又只剩下一顆腎,建議您掛本院營養諮詢門診。營養師會幫您做個全方位的營養評估和飲食指導,一方面控制體重,避免造成其他器官之負擔,另一方面也指導令堂如何從飲食控制來保護右腎。至於尿液中白血球稍多,有輕微發炎現象,平日應注意多喝水,不要憋尿。
 
有關精力湯或蔬果汁,因其種類繁多,且富含糖類與鉀離子,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飲用,特別對有肥胖、高脂血、或有腎臟問題的病人,更是需要小心。雖然一顆腎臟即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功能,但仍應積極注意保護,避免造成過度負荷。
 
本院營養門診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下午及週六上午均有看診,可現場掛號或利用網路及電話掛號。
 
網路預約掛號網址: http://ns1.mc.ntu.edu.tw/webadministration/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TOP
 「急診就醫流程卡」
 
 
令人稱讚又感動的「急診就醫流程卡」
 
急診是救命的第一線,也是醫院對外的窗口之一,生命的價值無限,當人們在生命面臨危險時,急診常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來急診就醫時,病患們最常問的問題其中幾個是:「負責我的醫生是誰?」,「我要做哪幾項檢查?」…。
 
 
其實,每一位病患都是非常重要,實在不應該徬徨無助的等待看診,於是,透過急診每個禮拜的管理會議,在陳石池主任及各位長官的帶領之下,我們討論及設計出「急診就醫流程卡」開始在各診間發放,清楚的告訴我們的病患及家屬來到急診就醫的處置目標,也讓他們因為隨時可以找到自己的醫師或甚至是護理師而感到在急診就醫是安心的。
 
 
工作人員部分,也因為「急診就醫流程卡」的發放,加強了在治療時對醫療處置的說明,讓病患或是家屬們不會因為茫然無知而對於急診的服務心生不滿。從今年5月發放至今,無論是病患、家屬或甚至是工作人員,無一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
 
早期醫護人員主要是以醫護及照顧病人,其本職以技術、人道、醫德居多,因此醫療品質並不被重視。但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強調服務品質的新時代,服務的產出結果是一種表現而非物品、服務過程中顧客參與的可能性高、服務者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急診的醫療生態亦是如此。急診部門是家屬及病人在遇到突發狀況第一個尋求援助的對象,他們對急診部的印象,會影響到對整個醫院的形象,也將直接影響日後選擇就診醫院的決定。
 
 
飯店教父嚴長壽最倚重的左右手蘇國垚先生曾經說過:「製造業良率不好,還可以回收,但是服務可以回收嗎?」在日常生活中,人每天都在尋求及體驗各種不同的感動,即便在生病時依舊如此,對於急診病患的服務,很多小地方就能看出是否用心;用心,就能感動前來就醫的病患以及家屬們,甚至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如果還是用所有的醫學書籍中治療病患的標準來思考,那恐怕是不及格的。如何將醫療提升到感動服務,這一點,對於未來的急診來說,是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的目標,也是急診在明年4月因應國際醫療評鑑(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JCIA )及遵循臺大醫院永續經營的百年大業的努力方向。
 
 
急診醫學部 陳佳淩  TOP
 化學治療後的注意事項
 
 
病人在罹患癌症後,除了因為生命遭受威脅而心煩意亂之外,最常煩惱的就是化學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了。許多病患一聽到化學治療,就聯想到癱在床上氣若游絲、或是掉頭髮掉到一根不剩的場景。結果連治療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想要放棄,副作用還沒有出現就已經因為「可能」會有的副作用心驚膽顫到睡不好、吃不下。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化學治療副作用都可以因為輔助藥物的使用、日常生活的留意或習慣改變而有很大的幫助。請教腫瘤科醫師,調整給藥頻率或輸注時間,也可以減輕許多化學治療帶來的不適。本文藉由簡介化學治療後病患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幫助病友瞭解如何讓自己更舒適、安全的度過接受化學治療的日子。
 
 
首先,許多病患最害怕的就是化學治療帶來的噁心與嘔吐。按醫囑服用藥物是最重要的,許多病患習慣於不舒服時才吃止吐藥或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這是緩不濟急的,尤其當嘔吐已經開始時,服用口服藥不僅無效,更可能因而嗆到造成更大的問題。所以若醫師處方藥物給您時,切記要按時服用。此外,若輕微噁心開始時,就應該少量多餐,並避免食用過分油膩的食物。喝水、喝湯時慢慢飲用,不要大口牛飲。飯後不可以立刻躺下以免妨礙腸胃蠕動,但也要避免餐後立即運動以免增加反胃感,最好的方式是用餐完後,在椅子上稍作休息。
 
 
口腔破皮也是令許多病患煩惱的問題。有時美食當前、食慾正好,卻因口中食物一碰就痛而無法盡情享用。此時,多量飲水或含少許碎冰可以減輕不適。食物儘量製成軟質潤滑的型態,例如濃湯、稠粥、布丁等,太燙的食物則先放涼。使用「非酒精性」漱口水可以協助維持口腔清潔、預防傷口感染。
 
 
便秘與腹瀉很容易被病人忽略,但卻是非常常見的問題。有便秘問題的病人要多多喝水,許多病患四處找方法解決便秘,卻忘記最便宜方便的方式就是每天喝下超過三千毫升的液體。軟便藥及促便劑則應按照醫囑服用,大便太硬時勿過度用力排便以免造成肛門破皮甚至流血。至於高纖維食物,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腫瘤病人,因為若便秘是由於腸道有腫瘤問題而造成,高纖食物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應請教門診醫師再行食用。
 
 
腹瀉發生時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並避免高油脂或油炸的食物,儘量以清淡的食物讓腸胃道休息。排便後記得要將肛門周圍清潔乾淨。若因反覆擦拭而擔心破皮,可考慮用沖洗的方式清潔。若是腹瀉持續發生或是越來越嚴重,記得一定要立刻複診或前往急診室,以免演變成嚴重的脫水甚至引發感染。
 
 
骨髓抑制造成的血球下降,可能是癌症病患及腫瘤醫師最擔心的副作用了,因為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其中白血球負責抵抗感染,所以白血球若是下降則病人感染的機會大幅增加。通常在化學治療過後的第7-14天最有可能發生白血球數量低下,故病患應配戴口罩,減少出入空氣不流通及人群過度密集的地方,更不應生食以免導致感染。最重要的是,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療程的病人,若發生持續性的發燒、寒顫、意識狀態改變、極度疲倦等,絕不可以隨便當作一般感冒,一定要迅速就診,以免延誤診斷及治療。
 
 
紅血球負責氧氣輸送,紅血球低下,也就是貧血時,會覺得疲倦、頭暈、呼吸短促,適度休息並放緩動作可以改善,若要從床上起身則必須先在床邊坐一陣子再起來走動,不可直接下床以免昏倒。血小板負責止血,所以若發現自己皮膚上常出現不明出血點或瘀血時就要特別注意,避免碰撞、燙傷。
 
 
掉髮的副作用是很令人煩心的,其對外貌的影響會導致自信心的下降及情緒的改變。所幸,絕大多數的掉髮都是暫時性的,且通常不會隨著持續用藥而越來越嚴重。若是真的發生極度大量的掉髮,與腫瘤醫師討論更換化學藥物的使用通常就可解決。照顧自己時要小心呵護頭皮,考慮使用帽子或頭巾,梳頭或洗髮時不要太用力。更不要覺得使用假髮有什麼不妥,讓自己有愉快的外表,就更能有愉快的心情面對治療。
 
 
隨著標靶藥物的種類增加,皮膚起紅疹、水泡、脫皮等情況也越來越常見。若患處相當乾燥時可使用凡士林,切記不可搓抓癢處,應使用醫師開予的止癢藥膏,以免情況更糟。洗澡的次數可以稍為減少,並不要使用太熱的熱水。
 
 
除了以上這些副作用要留意以外,營養的維持更是重要,許多病患及家屬到處尋找健康食品,甚至發揮「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什麼都試,卻本末倒置的忘記,最重要的營養就是足夠的熱量及均衡的基本營養素。健康食品或許有些幫助,但它們通常無法提供太多熱量,其角色是在正餐充份攝取後的添加補充。當然,許多病患因為食慾不振或身體不適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熱量,此時應考慮各處藥房中玲瑯滿目的液體營養素來補充,不清楚時則應請教醫師或營養師。
 
 
此外,許多病患在家中發現狀況時,會等待下次門診再來詢問。但若是發生前述嚴重副作用時,切記要立刻複診,即使當天沒有自己醫師的門診,其他腫瘤科醫師也能為你先做急性的處置或解答,若是非上班時間則應前往急診。絕對不要在家裡硬撐,因為許多時候,腫瘤病人的病況變化是非常迅速的,不立即就診可能會擔誤重要的治療黃金時間。
 
 
罹患癌症、接受化療的確是辛苦的,但很多時候只要多瞭解一點,就能夠讓自己更安全、更舒適的去面對。希望每位病友,都能在這篇文章獲得幫助,若有疑問也記得與腫瘤醫師充份討論喔!
 
 
腫瘤醫學部醫師 邵幼雲、鄭安理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