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五週年 |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五週年慶系列活動熱鬧滾滾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自 93年 4月 1日改制至今已邁向 5年,以斗六、虎尾兩院區綿密之醫療服務網、高水準之醫療設備及人力提昇雲林及其附近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嘉惠縣境內乃至於中部地區之民眾,而這也彰顯出臺大醫療體系深根雲林已邁入了新的里程碑。
為歡慶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院方自3月9日起至4月6日陸續推出「改制五週年慶系列活動」十餘場等各項活動接連上演,熱熱鬧鬧一整個月,透過活動,實現以病人為中心,促進病人及其家屬、同仁、社區的整體健康之目的。
和社區民眾及分院同仁互動方面,有「感動的服務─健康照護真善美攝影暨短文比賽」,透過鏡頭的捕捉與描繪,展現本院同仁對執業環境、專業技術,為生活周遭真實、感動的故事留下珍貴的紀錄;「健康婦幼一起來─親子畫畫看發展活動」、「健康動一動揮別腰酸背痛專題演講」、「控制血糖不遲『胰』─積極血糖控制體驗營」邀社區民眾參與活動,促進身心健康。另外,「健康總動員」為院內員工舉辦的健康促進活動,透過健康操及趣味競賽等活動,展現各單位的團隊士氣,將工作默契向上提升。
勉勵同仁共同學習成長方面,「推動策略地圖平衡計分卡成果發表會」與「品管圈成果發表會」,一方面表現各單位的工作成果外,並鼓勵由高階主管領導帶動變革,進而使整個團隊同仁將願景使命落實日常工作中;舉辦「創新管理研討會」,除了表揚績優單位外,也是總院與分院一年一度的交流盛事,今年度也特別邀請到「臺大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李吉仁教授」來院演講,分享策略管理之經驗。
另外,今年度辦理之「進階內視鏡暨腹腔鏡手術國際研討會」,由陳淳副院長、腫瘤醫學中心梁金銅教授與內科部王秀伯主任帶領,邀請國內外在內視鏡及腹腔鏡領域優秀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更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的內涵及水準,未來更能嘉惠雲林地區的病患。
雲林分院黃世傑院長表示,在健保醫院總額制度的限制下,維護醫療及服務品質、滿足民眾醫療需求、重視員工福利,確保醫院財務之健全、維持醫院永續發展。政府補助於98年停止,健保加重核減及點值浮動損失,薪資調整、擴大適用勞基法、實施勞退新制,重大投資,虎尾院區開幕不久,產能尚未充分發揮,成長階段有虧損之虞。
黃世傑院長強調,醫院經再造及擴大後,醫院的體質日益改善,更能吸引及留住優秀人才,從A到A+。目前,斗六院區總床數為666床,已成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及肝膽醫學中心,虎尾院區總床數為279床,已成立腫瘤醫學中心,將來兩院區也要成立急診重症醫學中心及器官移植醫學中心,在這五大醫學中心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最後成為雲嘉投地區之醫學中心,並與當地之醫院建立策略聯盟,作為當地之後送醫院,形成完整的醫療網。地方鄉親不必再遠赴他地求醫,可帶動地方的繁榮及發展,創造民眾、政府、臺大與當地醫療院所多贏的效益。
|
|
|
雲林分院主任 謝國珍 |
TOP |
|
|
金山醫院家醫安寧病房 |
|
北海岸金山醫院法蓮病房簡介
「法蓮病房」是臺大醫療團隊支援金山醫院後第一個新啟用的病房,該病房共計 24 床,主要收治對象為內科輕症(家醫科)及需安寧緩和醫療患者,在金山民眾引頸期盼下,已於 98 年 2月起試運作,將於 4月份正式開幕,屆時將加惠更多全國民眾。
本病房名稱之緣由,為感謝「法鼓山教育園區」及「蓮花基金會」對本病房設置的鼎力協助,故特命名為「法蓮病房」,而近期更將與蓮花基金會、法鼓山教育園區簽訂合作計畫,希透過法鼓山教育園區所培育的專業宗教師及受過臺大安寧緩和照護完整訓練的醫護團隊緊密合作之下緩解病患身體病痛,並藉由宗教得到心靈慰藉,讓病患在臨終前獲得身、心、靈的治療。
安寧緩和醫療服務的目的是為癌症末期等病患及家屬提供專業服務,輔導其接受臨終事實,減輕或消除末期病患的身體疼痛、不適應症或心理壓力,而不是等待死亡或安樂死,對病患及家屬提供心靈扶持,盡量讓病人活的安樂,本病房特別採行「家庭式病室」,在設置規定空間三張病床的病室,只擺放二張病床,每間病室皆設置22吋液晶螢幕電視,盡量與家庭一樣的設施,且每間病室採光明亮,皆可遠眺陽明山山景或北海岸海景,走廊盡頭,更有落地窗山海景可欣賞,在如此美景縈繞之下,不愧是一個完美的修身養病之處,陪伴病患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並讓家屬敢於面對病患死亡,達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
本病房預計 4 月份正式開幕,有意住院(轉院)者,可電洽(02)24989898轉6201,找病房當班主治醫師評估收置住院。
|
|
|
金山醫院護理部主任 詹靜媛 |
TOP |
|
|
勇敢面對直腸癌 |
|
關心自己的"便便"~「勇敢面對結直腸癌」
根據衛生署 96年統計資料顯示,結直腸癌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其發生率為 36.44%,每年新個案有 9500例,每十萬人口中 19.5人死於結直腸癌,佔癌症死亡人數中 11.09%。期望大家透過對結直腸癌基礎的認識,協助自己、家人與好友防範於未然,勇敢面對處裡於早期。
什麼是結直腸癌?
大腸在醫學上有個名稱叫”結腸”,與食道和胃及小腸等消化器官構成消化道,其長度依個人體型不同約為 90~150 公分。
大腸是食物在人體中消化的最後一站,主要功能是負責吸收水份及電解質,以及排掉進入腸道消化吸收後的食物殘渣,也就是”排便” 。
結直腸癌指的是發生在結直腸的細胞,在不需要形成新細胞的時候仍然不斷的分裂,細胞生長失去控制,存活超過它們正常的生命週期,並且失去了正常功能。
好發年齡
結直腸癌的好發年齡為60~65歲,所以,通常建議50歲以上成人定期做篩檢,如此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也會大幅提高。
為什麼會得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和大多數癌症一樣,真正致病因素仍不清楚,但以下有幾項可能致病因素已經有許多臨床驗證其相關性:
家族史: 罹患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會比沒有這樣家族史的人之罹患率高出 2~4 倍。
腺瘤性瘜肉: 這種瘜肉本身是良性的,瘜肉是否會發生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關,瘜肉越大造成癌症的機率就越大。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 這類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後大腸內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瘜肉,這些瘜肉長大後細胞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這類病患需要密切追蹤。
炎性腸道疾病: 長期罹患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可能由於腸黏膜發育不全轉變成癌症,其得到結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 4~20 倍。
環境因子: 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結直腸癌之罹患率,另外肥胖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機會也較高。
結直腸癌症狀
大部份結直腸癌與其它腸道疾病症狀相當類似,也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痔瘡,因此很難分辨,在台灣有許多病例是因為結直腸癌引發腸阻塞才被發現。便血和排便異常都是很重要的警訊,千萬不可忽略。
右側大腸: 由於管徑較大不易產生阻塞,故常常是因腫瘤表面潰爛出血,病患會出現大便混著血以及慢性貧血等症狀。
左側大腸:
管徑較窄所以所以容易出現腸阻塞引起便秘或腹脹,甚至復痛等情形。
直腸癌:
由於腫瘤很靠近肛門,會對肛門黏膜產生刺激,所以會有常常很想排便可是又排不乾淨的情形發生。
常見治療結直腸癌的方式
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
現今為最主要之治療方法,原則是將主要病變的腸道切除,並清除臨近的淋巴結,再將腸子重新接回。
結直腸癌的化學及放射性治療:
包括輔助、姑息、前導性化療,以增加存活率及緩解症狀。
結直腸癌的標靶治療:
利用癌細胞中某些正常細胞缺乏之特殊構造為目標,用專一性藥物攻擊,來達到攻擊及阻斷腫瘤生長之目的。
何謂人工肛門(腸造口)又為何需裝「人工肛門」?
當無法由肛門正常排便時,必須以人工手術的方式由另一個出口來排泄每日所產生的糞便,將原本的肛門改放在腹部上。
人工肛門沒有直腸感覺神經及括約肌,所以無法控制排便。有糞便就會不自主的流出。它的外型看來紅紅圓圓,很像一朵「可愛且無刺的紅玫瑰」。
人工肛門不是一種疾病,對健康不會影響,只要照顧的好生活一樣很美好。
面對結直腸癌
坦然面對失控的生理:
因為化療的副作用,病人會常有腹瀉的情形,可能十分鐘就要去廁所好幾次,對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大小便的控制是兒童早期重要發展任務,在成年時期面臨自己身體的失控常會讓病人感到羞愧難為情;手術也可能因腸沾粘導致腹痛或無法解便;以上種種對於病人之身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親友的陪伴與照顧非常重要,病人非常需要親友在旁給予更多的協助與扶持。
適應人工肛門: 身體心像的改變對病人來說是重大的挑戰,肛門位置不同於一般人,肛門容易聯想到骯髒心,有時病人也會不定時解便,常令自己感到不堪與尷尬。協助病人了解人工肛門仍可控制排便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幫助他們學習清理人工肛門,讓病人更容易接受自己。
在結直腸癌風暴之後
手術後仍必須做定期追蹤檢查,一般來說,前兩年必須要每三個月追蹤一次,地三年到第五年可延長到每半年追蹤一次,五年之後也應該每年定期追蹤一次。
另外,女性得到乳癌和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男性則是罹患攝護腺癌之機率較高,所以在追蹤過程中,也需注意是否有罹患另一癌症的可能性,以期早點發現早點治療。
『用關懷澆灌,讓玫瑰重新綻放』! |
|
|
護理部護理長 謝秀祝 |
TOP |
|
|
新版資訊系統全面轉型完成 |
|
本院新版「急診系統」上線,門、住、急診資訊系統全面轉型完成
本院新版「急診資訊系統」已於2月18日已順利上線!現在門診、住院和急診三個醫療資訊系統已全面整合,民眾於本院的就醫資料可以即時互通,將提供民眾與醫護人員更順暢便捷的醫療資訊服務。擺脫舊資訊系統沈重的包袱後,本院醫療資訊發展將更進一步向前邁進。
 |
 |
急診系統醫師作業主畫面 |
藥物過敏反應提醒 |
本院自 2003年 8月起,陸續規劃建置新版門診、住院資訊系統,用以汰換舊有的大型主機及client-server系統。新系統皆採用了國際醫療資訊標準HL7來建構,未來對於在不同醫院間的資料交換及資源共享之應用,均已符合國際標準規範。
醫療資訊整合將有助於保障民眾就醫時的安全,舉例來說,醫師開立藥品的過程,若民眾對某種藥物有過敏的反應,資訊系統將以明顯的訊息提醒醫師,以避免醫師開立引起過敏的藥物。
 |
主動的提示最新的檢驗、影像檢查的報告 |
提升民眾就醫過程的效率更是醫療資訊系統轉型後提供的重點服務功能。以影像、檢驗報告為例,系統轉型前,系統中的報告結果往往是處於被動查詢,因此常容易被忙碌的醫護人員忽略,引起就醫民眾抱怨;然而系統轉型後,最新的檢驗、影像檢查的結果報告將主動的提示,如此可縮短醫護人員和就醫民眾獲知結果的時間。此外本院醫療資訊系統將陸續建置更多保障民眾就醫安全和促進就醫效率的資訊服務,以提升民眾就醫品質和服務滿意度。
|
|
|
資訊室 |
TO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