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從1968年即開始心臟移植的動物實驗,1983年由朱樹勳教授與王水深醫師共進行了60餘例的心臟移植動物實驗(包括豬、狗、猴子等),1987年6月19日政府公佈器官移植條例,可由腦死病患摘取器官,同年7月16日本院即成功完成臺灣首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至2009年12月共完成357例的心臟移植手術,其中包含12例心腎同時移植和6例心肺移植,本院心臟移植總數為全臺灣心臟移植最多的醫院,也是全亞洲第一的醫院。
1987年7月16日本院心臟移植團隊在當時計畫主持人之朱樹勳教授領導下,完成臺灣第一例(亞洲第四例)心臟移植,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一個年頭,雖然其中遭遇很多困難和阻礙,但在洪啟仁主任、陳楷模主任、張金堅主任、李伯皇主任和李元麒主任的鼓勵與支持下,以及團隊各個成員不斷地努力求進步中,皆一一克服。
- 在1989年完成亞洲首例兒童心臟移植手術,1989年完成亞洲首例雙心移植手術。
- 1996年完成亞洲首例梭拉特(Thoratec)雙心室輔助器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梭拉特右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48天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1997年完成世界首例Marfan’s症候群病患在深度低溫麻醉技術下同時接受上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部主動脈瘤切除與心臟移植手術。
- 1999年完成亞洲首例同時以兩種輔助器(離心式及滾輪式)代替心臟功能31天後 成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 2000年完成世界首例小兒心室減容術後 7 個月(4 歲)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2002年完成國內首例接受電子式心伴輔助器後成功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 2003年完成國內首例年齡最小(13歲)接受心腎移植手術。
- 2006年完成全球首例CPR 280 分鐘後以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輔助 11 天後心臟移植成功且無腦部後遺症。
- 2007年完成全球首例以雙腔式心臟移植手術,同時解決上腔靜脈阻塞和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造成嚴重心臟衰竭。
- 2008年完成全球首例『在無心狀態利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輔助』16 天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這是心臟移植團隊又一重大突破,病患因細菌性心內膜炎廣泛破壞心臟而被摘除心臟,全靠2套葉克膜維持生命,在無心狀態16 天後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這項成就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重視,以「無心換心手術,國際囑目」、「全球首例,臺灣奇蹟,令人稱奇」、「不可能任務,無心16天救活」等大標題報導,為本院爭取最高榮譽。
病患服務方面
本團隊以最佳治療方式,因人制宜,包括valve(瓣膜的修補或置換)、vessel(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ventricle(心室的塑形)、rhythm(心律的調節)、assist circulation(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及transplantation(心臟移植),提供全團隊、全方位、全人、全程的照護與關懷。
團隊每週定期安排病患請心臟內科做心導管、心臟內膜切片等檢查,每週三在病理科討論切片結果。每星期四心臟移植的討論會,團隊成員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以尋求病患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讓病人能在團隊細心的照顧及病患自身的積極保健下過著健康快樂的日子。
除提供病患與家屬相關衛教(單張)與自我照顧(手冊)等知識,同時在臺大器官移植團隊(www.ntuhtx.org.tw)也提供相關資訊。在團隊的協助下成立了本院心臟移植術後病友支持性團體 --「菁心社」,發行「開心果園」期刊。藉由醫病交流與溝通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研究方面
本團隊在臨床或基礎醫學的研究也獨步亞洲。2008年一年就有20篇心臟移植論文在SCI 雜誌發表,最近10年內已有一百多篇心臟移植論文在SCI雜誌發表,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SCI學門25%以內者有15篇。
與其它國內或亞洲心臟移植醫學中心相比,本團隊更顯成績斐然!每兩年一次的亞洲器官移植醫學會年會(Conference of Asi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 10th CAST),最近這次於2007年12月在泰國Pataya舉行,精選的心臟移植口頭報告論文共16篇中,本團隊佔11篇,同時本團隊尚有10篇心臟移植論文在壁報區發表。
2008年6月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五十四屆美國人工器官年會( American Society of Artificial Internal Organs ), 本院總醫師口頭論文報告獲最高榮譽的青年創新獎,報告本院心臟移植急性排斥,使用類固醇治療時,心律不整引發休克的成功救治經驗,利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尚有75%的存活率 。
教學方面
本團隊成員根據多年來實際參與心臟移植醫療合作的寶貴經驗,編寫國內第一本介紹心臟移植醫學專書「心臟移植」,供病人及家屬、醫學生和有興趣的醫療人員參閱,秉持教學相長的精神,培育更多醫學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