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 肺臟移植團隊
* 心臟移植團隊
 肺臟移植團隊
 
 
何謂肺臟移植:
 
* 簡單的說,就是以外科手術方式取出體內已失去作用之肺臟,再重新植入一全新之肺臟,恢復其呼吸之正常功能。肺臟為體內進行氣體交換之場所,在這裡可將體內新陳代謝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移除,並讓紅血球重新攜帶氧氣,供給全身細胞活動所須。如果肺臟因為疾病影響而永久喪失了氣體交換的功能,此時只有施行肺臟移植手術,才能讓病人重新恢復健康。
 
 
肺臟移植的種類 *
  1. 腦死捐贈肺移植
  2. 活體肺葉移植
 
肺移植手術的種類
  1. 雙側移植
  2. 單側移植
  3. 心肺移植
 
肺臟移植的歷史:
 
Dr. Hardy於西元1963年首次完成第一例的人體單側肺臟移植,但是因為當時尚無有效之免疫抑制藥物,所以病人於術後第18天即因急性排斥反應而死亡。在隨後之20年內,零星的肺臟移植手術在世界各地被嘗試用來治療末期肺疾病患,但效果皆不佳,歸納其原因有二,一為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移植肺部之氣管吻合處癒後不良,造成術後嚴重之併發症,一為急性排斥反應造成術後之移植肺部功能不良。
 
 
這兩個導致手術失敗之主要因素,直到1980年代免疫移植藥物-環孢靈 (cyclosporine)問世以後,才獲得解決。環孢靈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的排斥作用,避免宿主細胞主動攻擊移植肺之生理反應,並可減少類固醇之使用劑量。西元1983年,Dr. Cooper成功完成首例長期存活之人體單肺移植手術,自此以後,肺臟移植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累計到西元2008年為止,全球已進行約兩萬六千多例的肺臟移植手術。
 
 
台灣自從1991年施行第一例肺臟移植手術至今,經歷了十多年的努力,目前為止台灣共進行了110多例的肺臟移植手術。臺大自84年12月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肺臟移植手術以來,目前已完成六十二例肺臟移植手術,為國內病例最多,同時也是成績最好的醫學中心。
 
 
台灣地區衛生署核准之肺臟移植醫院
北區 中區 南區
  • 臺大醫院
  • 台北榮民總醫院
  • 三軍總醫院
  • 林口長庚醫院
  • 台中榮民總醫院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高雄榮民總醫院
 
 
該怎麼選擇手術的方式?
 
*醫師會依疾病的不同而選擇手術方式。
單側肺移植適合肺纖維化疾病及肺動脈高血壓病患。
雙側肺移植適合有潛在性肺部感染源之病患,例如支氣管擴張症、囊性纖維化或其它發炎性疾病所引起的末期肺疾;先天性心臟病所引起之肺動脈高血壓病患。
 
由於腦死捐贈之肺臟來源太少,因此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為另一個選擇。活體肺葉移植需兩位親屬各捐出一葉肺葉(正常人左側有兩葉肺葉、右側有三葉肺葉),此術式適合身材嬌小的成人病患或是罹患末期肺疾的病童。
 
活體肺葉移植手術成功機率,原則上腦死捐贈與活體捐贈類似,但因活體捐贈通常來自家屬,因此日後產生排斥的機率較低。
 
 
 
手術後肺部的復健
 
移植術後因肺的神經感應及排痰功能在術後早期通常較差,術後傷口的疼痛及術前營養狀況不佳導致呼吸肌肉萎縮,以上皆會造成病人術後呼吸力量不足與咳嗽能力不佳,因此移植術後的呼吸治療及復健會儘早開始,包括:
  1. 胸腔物理治療、姿勢引流、胸腔扣打及震顫等。
  2. 深呼吸運動:緩慢而深的呼吸,保持3~5秒的吸氣後再吐氣。
  3. 使用誘導性肺活量計,訓練深呼吸運動。
  4. 腹式呼吸或噘嘴呼吸。
  5. 手臂與肩膀運動。
在進行復健治療時會有傷口疼痛的問題,我們會給予止痛藥物,以減少在治療時的疼痛與不適,也可加強咳嗽功能,促進排痰,避免術後肺炎的發生。
 
其他輔助治療包括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擴張劑吸入療法、引流液之清理、排泄物之處理及各種相關的護理照護等,會有特定的醫護人員照顧。
 
 
 
手術後之自我照顧
    *
  1. 注意排斥症狀:排斥是由於捐贈者器官是外來的,故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對此外來的器官產生防禦反應,因此接受肺臟移植後的病患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以維持新植入器官的功能、預防排斥的發生。排斥的主要症狀,包括有疲倦、呼吸急促、輕度發燒、胸部X光有不正常之浸潤、白血球數目增加、血氧濃度降低及肺功能測驗變化等現象,需通知您的醫師或移植協調護理師,醫師會依症狀調整藥物之使用。
  2. 注意感染症狀:感染是術後最常見的問題,因為肺部需時時與外界空氣交通,以形氣體交換作用,所以要維持移植肺部處於「無菌」狀態是不可能的,術後會使用廣泛性抗生素,來治療並控制感染。主要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胸部X光有不正常之浸潤、白血球數目增加等,需通知您的醫師或移植協調護理師,醫師會依症狀給予適當之處置。
  3. 規則服藥:口服抗排斥藥物的劑量,會依病況及血中藥物濃度而逐漸調整。術後會由護理人員及藥師協助認識抗排斥藥物的種類、可能發生之副作用、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及如何自我保護避免感染。需確實遵從醫囑服藥,並暸解這些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有副作用發生,需通知您的醫師或移植協調護理師,醫師會依症狀調整藥物之使用,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造成危險!
  4. 定期回移植門診追踨:出院後前期,需每隔一至兩星期,到肺臟移植特別門診追踪,等到病況穩定後,每月定期門診一次即可。門診追踪時,除了例行的理學檢查、肺功能檢查、抽血檢查外,我們會視病患的情況安排其他必要的的檢查與治療。病患如果有醫療上之相關問題,可隨時跟移植小組的護理師連絡,或是直接到急診室求治。
 
 
 
手術後飲食建議:
 
  • 移植術前及術後給予足夠的營養是很重要的,手術後復原的過程中,除了三餐外,兩餐之間可以增加1至2餐點心,以幫助復原。但仍必須避免體重過重,請遵守飲食原則,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 移植後一個月之飲食需要足夠的營養促進復原、對抗感染、提供能量及和預防體重減輕,你可能不覺得餓或長期服用藥物引起食物不美味,但仍需要吃到你的胃口變好,每天提高熱量的攝取或選擇於兩餐之間增加點心,例如適當的肉類三明治,少量的奶油酸乳或奶昔,可請問營養師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
  •  
     
     
    因移植後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可能造成:糖尿病、體重過重、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高血壓。因此建議居家飲食需注意:
     
  • 少量多餐。
  • 控制體重,飲食不要過量,避免於兩餐之間吃零食。
  • 避免太多甜食,例如蛋糕、餅乾、冰淇淋、糖果和含糖飲料。
  • 限制脂肪攝取。
  • 限制鹽份攝取,避免食用太鹹、辛辣食物,以減少水份滯留及改善高血壓現象。
  • 限制蛋黃、奶油的攝取,選擇低脂或脫脂點心和奶類製品。
  • 避免高鈉食物:例如:避免加工食物和乳酪、避免罐裝和瓶裝飲料,除了水、避免速食食物或速食店(例如:漢堡)、避免醃漬食物。
  • 增加富含纖維之食物,例:燕麥、蔬菜和水果
  • 多選擇新鮮蔬菜和水果。
  • 盡量活動,可以選擇你有興趣的活動。慢慢的增加運動(例如:走路或騎腳踏車),每週4-5天,一次至少30-40分鐘。運動能幫助體重的控制,增加肌力、耐力和減少壓力。
 
 
 
*雖然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或阻礙肺移植病患之長期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抗排斥藥物的不間斷服用也為部分病患帶來不少之副作用,但直到今日,肺移植手術仍被醫界認定為一能有效拯救末期肺疾病患之唯一治療方式。只要病患能遵照醫囑,正確的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並定期至醫院回診,醫師與病患定能共同攜手早期發現問題,有效的治療,讓移植之肺部發揮穩定且長久之功能,我們深信「新的一葉,明天會更好!」
 
肺臟移植團隊  TOP
 心臟移植團隊
 
 
*臺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從1968年即開始心臟移植的動物實驗,1983年由朱樹勳教授與王水深醫師共進行了60餘例的心臟移植動物實驗(包括豬、狗、猴子等),1987年6月19日政府公佈器官移植條例,可由腦死病患摘取器官,同年7月16日本院即成功完成臺灣首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至2009年12月共完成357例的心臟移植手術,其中包含12例心腎同時移植和6例心肺移植,本院心臟移植總數為全臺灣心臟移植最多的醫院,也是全亞洲第一的醫院。
 
 
1987年7月16日本院心臟移植團隊在當時計畫主持人之朱樹勳教授領導下,完成臺灣第一例(亞洲第四例)心臟移植,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一個年頭,雖然其中遭遇很多困難和阻礙,但在洪啟仁主任、陳楷模主任、張金堅主任、李伯皇主任和李元麒主任的鼓勵與支持下,以及團隊各個成員不斷地努力求進步中,皆一一克服。
  • 在1989年完成亞洲首例兒童心臟移植手術,1989年完成亞洲首例雙心移植手術。
  • 1996年完成亞洲首例梭拉特(Thoratec)雙心室輔助器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梭拉特右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48天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1997年完成世界首例Marfan’s症候群病患在深度低溫麻醉技術下同時接受上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部主動脈瘤切除與心臟移植手術。
  • 1999年完成亞洲首例同時以兩種輔助器(離心式及滾輪式)代替心臟功能31天後 成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 2000年完成世界首例小兒心室減容術後 7 個月(4 歲)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 2002年完成國內首例接受電子式心伴輔助器後成功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 2003年完成國內首例年齡最小(13歲)接受心腎移植手術。
  • 2006年完成全球首例CPR 280 分鐘後以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輔助 11 天後心臟移植成功且無腦部後遺症。
  • 2007年完成全球首例以雙腔式心臟移植手術,同時解決上腔靜脈阻塞和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造成嚴重心臟衰竭。
  • 2008年完成全球首例『在無心狀態利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輔助』16 天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這是心臟移植團隊又一重大突破,病患因細菌性心內膜炎廣泛破壞心臟而被摘除心臟,全靠2套葉克膜維持生命,在無心狀態16 天後接受心臟移植手術。這項成就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重視,以「無心換心手術,國際囑目」、「全球首例,臺灣奇蹟,令人稱奇」、「不可能任務,無心16天救活」等大標題報導,為本院爭取最高榮譽。
 
 
 
病患服務方面
 
本團隊以最佳治療方式,因人制宜,包括valve(瓣膜的修補或置換)、vessel(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ventricle(心室的塑形)、rhythm(心律的調節)、assist circulation(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及transplantation(心臟移植),提供全團隊、全方位、全人、全程的照護與關懷。
 
團隊每週定期安排病患請心臟內科做心導管、心臟內膜切片等檢查,每週三在病理科討論切片結果。每星期四心臟移植的討論會,團隊成員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以尋求病患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讓病人能在團隊細心的照顧及病患自身的積極保健下過著健康快樂的日子。
 
除提供病患與家屬相關衛教(單張)與自我照顧(手冊)等知識,同時在臺大器官移植團隊(www.ntuhtx.org.tw)也提供相關資訊。在團隊的協助下成立了本院心臟移植術後病友支持性團體 --「菁心社」,發行「開心果園」期刊。藉由醫病交流與溝通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研究方面
 
本團隊在臨床或基礎醫學的研究也獨步亞洲。2008年一年就有20篇心臟移植論文在SCI 雜誌發表,最近10年內已有一百多篇心臟移植論文在SCI雜誌發表,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SCI學門25%以內者有15篇。
 
與其它國內或亞洲心臟移植醫學中心相比,本團隊更顯成績斐然!每兩年一次的亞洲器官移植醫學會年會(Conference of Asi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 10th CAST),最近這次於2007年12月在泰國Pataya舉行,精選的心臟移植口頭報告論文共16篇中,本團隊佔11篇,同時本團隊尚有10篇心臟移植論文在壁報區發表。
 
2008年6月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五十四屆美國人工器官年會( American Society of Artificial Internal Organs ), 本院總醫師口頭論文報告獲最高榮譽的青年創新獎,報告本院心臟移植急性排斥,使用類固醇治療時,心律不整引發休克的成功救治經驗,利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尚有75%的存活率 。
 
 
 
教學方面
 
本團隊成員根據多年來實際參與心臟移植醫療合作的寶貴經驗,編寫國內第一本介紹心臟移植醫學專書「心臟移植」,供病人及家屬、醫學生和有興趣的醫療人員參閱,秉持教學相長的精神,培育更多醫學人才。
 
 
心臟移植團隊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