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誰是「專科護理師」? |
|
當您在本院就診或住院,會發現在本院門診與一般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穿著白色或粉紅色護士服,但您有時也會看見有些穿著水藍色護士服,佩戴「專科護理師」名牌的護理人員,她們跟一般護理師有什麼差別?誰是「專科護理師」?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至本院求診的病人病情日趨複雜,加上本院之分院與院區紛紛成立,為提昇病人照護品質,強化進階護理師角色功能,兼因應部份醫療科部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召不足額,本院於民國90年開始由護理部籌劃專科護理師制度,訂定設置要點草案,於民國91年設置30名專科護理師(當時稱為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歸護理部統籌管理,並由本部黃金蓮副主任負責於同年4月1日舉辦「臺大專科護理師培育訓練班」,自此開啟本院專科護理師新頁!
為推動與建立本院專科護理師之執務運作和制度,本院自93年10月19日設置「專科護理師專責委員會」,統籌監督管理各醫療科部之專科護理師培育暨執業規範相關業務。本院截至民國97年12月31日止,12個醫療科部共設置82名專科護理師,其角色職責包括:
- 協助醫師執行臨床照護工作,提供病人及家屬護理及一般性醫學指導與諮詢,讓病人在病情穩定之後,能有信心且安心地及時出院。
- 協助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查房及巡視病人,協助偵測病人病情,並聯絡醫師或相關單位作適當處理。
- 指導護理人員執行臨床護理業務,提供護理新知及相關文獻,制定護理標準及專科護理指導教材,以提昇臨床照顧服務品質。
 |
 |
專科護理師執行 臨床直接照護 |
專科護理師執行 身體檢查與評估 |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93年10月27日公布「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本院正式將「專科護理師」中文名稱,配合現行護理人員法,仍以「專科護理師」稱之;英文名稱為Nurse Practitioner(簡稱NP),並依據衛生署民國96年5月16日規範的執業範圍,包括:
- 住院病人身體理學檢查之初步評估及病情詢問。
- 記錄住院病人病情及各項檢查、檢驗結果。
- 處理住院病人及其家屬醫學諮詢及病情說明。
- 在醫囑或醫師指示下,得開立檢驗、檢查申請單,但該檢驗、檢查申請單需註明指示醫師之姓名及時間,該指示醫師並應於24小時內,依醫師法及醫療法之相關規定,親自補開立檢驗、檢查單。
- 在醫囑或醫師指示下,得開立領藥單,但該領藥單上需註明指示醫師之姓名及時間,該指示醫師並應於24小時內,依醫師法及醫療法之相關規定,親自補開立處方箋。
- 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定宜由專科護理師執行之醫療輔助行為。
總言之,專科護理師是進階護理師,除扮演「醫療輔助」角色之外,亦兼具「諮詢者」、「教育者」與「病人權益維護者」…等角色,可提供病人與家屬一般醫療諮詢與專科護理指導,提昇照護品質。 |
|
|
護理部副主任 張慈惠 |
TOP |
|
|
消化系統癌症研究 |
|
消化系統癌症是國人健康的大敵,其中大腸癌每年新個案有9500例,胃癌3700例,前者是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後都則是第五位。雖然胃癌和大腸癌皆是國人常見且高死亡率的癌症,但是過去較缺乏華人系統性的資料。因此我們研究團隊的興趣在於透過流行病學、組織病理型態和基因變化等不同角度的研究以增進胃腸癌症致病機轉的了解,從而提昇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成績。
胃癌
在胃癌方面,幽門桿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估計約50%成年人遭受感染,其感染除了會造成胃癌外,也被證實與消化系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MALToma)的發生有關,但是只有15-20%的感染者會發病,而其餘80-85%終其一生只有胃炎狀態。對於同樣感染不同預後的原因及不同幽門桿菌相關疾病的致病機轉仍然不十分清楚。因此找出不同疾病之決定因子與致病機轉,不僅具有學術價值,對臨床上診斷及是否全面性治療的難題,也兼具重要的實用性。我們發現胃癌病人分離出來的細菌可誘發較厲害的發炎與乙型環氧酶(cycloxygenase-2,COX-2)表現,進一步証實較多的COX-2表現與胃癌細胞的侵襲、血管新生,和轉移密切相關,而且其訊息傳導路徑是透過toll-like receptor (TLR)-2和TLR-9達成,這些研究確認從胃癌的病人分離出來的菌株的確有較高的毒性,而且也釐清幽門桿菌、胃癌與COX-2三者之間的關係,對胃癌化學預防的機轉與可能性提供重要的証據。
此外,由於具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CagA)陽性之菌株已知與胃癌有關,利用同步培養的技術証實CagA陽性的幽門桿菌可透過cyclin D1的產生而影響細胞周期和增殖,並釐清其訊息傳導路徑,這項結果解釋為何CagA陽性菌株毒性較強,較易導致胃癌。
另外幽門桿菌可分泌heat shock protein 60促成TGF-β產生而抑制宿主免疫。而在宿主易感染性方面,一系列與發炎有關的單一核苷酸基因多形性在胃癌與MALToma的研究,結果發現細胞素1L-1, 1L-10, TNF-α等基因型和GST、CYP2E450和HLA在胃癌的角色。
另外我們也首次發現T細胞調節基因CTLA4與MALToma的發生有關。為了更清楚了解幽門桿菌的致病轉機並發展新的診斷與預後標記,我們利用蛋白体方式探討可能的致因子,結果發現AhpC和GroES二種幽門桿菌的蛋白在誘發發炎與抗氧化上有重要角色,並且可能成為診斷胃癌與胃潰瘍的新標記。
大腸癌
大腸癌最近已成為國人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為了提昇大腸癌的診斷,我們團隊致力於內視鏡檢查及診斷的改善,發現不同清腸時間可能影響內視鏡檢查時大腸的乾淨度及息肉發現率,特別是當日清腸效果較佳。而且經由染色放大及影像強化的光學技術,可使內視鏡下的腫瘤病灶更清楚,不僅提高早期大腸癌的診斷率,也便於找出最難發現的特殊非息肉型大腸腫瘤。而透過嚴謹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們也發現代謝症候群和慢性發炎在國人大腸癌發生增加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更針對大腸癌不同型態的致病機轉與治療,與基礎研究者和腫瘤科及外科的專家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對目前已高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大腸癌的防治提出更有效的策略。
研究發表
這些系列的研究發表於Gastroenterology, Gut, Am J Gastroentero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Gastrointest Endosc, Cancer Res和Clin Cancer Res etc。 由於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目前與亞太地區其它專家共同擬定亞太地區胃癌和大腸癌篩檢、診斷及治療指引(Lancet Oncol2008; 9:279-287, Gut 2008; 57:1166-1176),而且也受邀為Biology of Gastric Cancer一書寫一個有關EBV病毒感染與gastric cancer的章節。 另外也在「Helicobacter pylori :Molecular Genetics & Cellular Biology」一書撰寫一個有關蛋白体在幽門桿菌應用的章節。
※本研究獲臺大醫院2008年研究傑出獎 |
|
|
內科部主治醫師 吳明賢 |
TOP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