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照護中心簡介
心臟衰竭照護中心簡介
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臟疾病的最終共同表徵,長久以來心臟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中位居前幾名,加上心臟衰竭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故在目前高齡化的社會中也是相當普遍的問題,當患有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肌病變及心肌炎、甲狀腺疾病、心律不整、酗酒等均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一般人常說要「多喝水」,所以誤導了此類病患有不適症狀時多喝水的觀念,造成下肢水腫、喘、體重增加、尿量減少、咳嗽、胃口變差、心悸、低血壓、肢體冰冷、容易疲倦、運動耐力下降不適等的症狀發生,但是,什麼是心臟衰竭呢?心臟衰竭指的是心臟因收縮功能發生問題,不能打出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循環及組織代謝所需要,並形成心肌肥大、心肌擴張、靜脈血液回流不順暢,所產生的種種症狀與徵象。
心臟衰竭要如何自我照護?
規則服藥:
需按醫囑服用藥物,勿自行停藥、改變藥物劑量或亂服成藥,若自行服用中藥、維他命、營養食品等藥物需與醫師或藥師討論。
控制水分:
過量的水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下肢水腫及肺積水情形。每天水份攝取應少於1500 cc.(包含飲食部份),儘量食用乾飯或饅頭類當主食,少攝取水、牛奶、飲料、果汁、湯、稀飯、水分過多的水果。 下肢水腫
限制鹽份:
因過多的鹽(鈉)會使水分蓄積在體內,增加心臟負荷,故須採低鹽(鈉)飲食,鹽份一天勿超過3-5公克(約一小茶匙),而含鹽(鈉)高的食物有-雞精、麵線、運動飲料、罐頭食品、醬瓜、醬菜、煙燻肉類、速食包、蜜餞、各式調味醬料等則應避免。
健康飲食:
攝取均衡食物、定時定量,多吃纖維素及新鮮食物、少吃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避免喝刺激性飲料-如咖啡、茶類,因會刺激交感神經而易導致心悸不適之症狀。
測量體重:
量體重是心臟衰竭病患居家最簡單的自我監測方法,正確的量體重方式為每天早上起床,先上完廁所後,穿著相同數量的衣服,再量體重,並將其數值記錄下來,於門診追蹤時提供醫師診治參考。
理想的體重為: 女性:(身高-70) × 0.6 ; 男性:(身高-80) × 0.7
正常體重之身體指數:18.5-24
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kg/m²)
規律運動:
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減輕體重以減少心臟負擔。運動的種類可依照呼吸費力的程度做調整,散步是最佳的運動,亦可做伸展體操、甩手運動,若無法站立也可以坐著做運動。
戒煙戒酒:
吸煙會增加心臟受損及負擔、減少血中氧氣含量及使心跳加速,而過量酒精則會使血壓升高。
其他注意事項:
控制高血壓及其他相關疾病(如貧血、甲狀腺亢進、腎病…等)。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及暴露過冷之環境。
放輕鬆、調適壓力、適當休息、充足睡眠。
沐浴應避免過冷過熱的水溫-一般以對身體刺激少的溫水為佳,泡熱水澡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且應緩慢起身以避免低血壓的發生。
避免便秘-大便時不可用力,以避免增加心臟負擔,採取高纖食品及服用適當的軟便劑。
認識病情加重時的表徵與症狀,必要時隨時就醫。
心臟衰竭的心臟
正常的心臟
下肢水腫照片
我們的醫療團隊
由於心臟衰竭治療須耗費高昂的醫療成本,加上亦常有反覆再住院率高的情形,造成了醫療設施、家屬及社會經濟的沉重負擔。本院自2003年即成立台灣第一個”心臟衰竭中心”,透過心臟內外科整合型門診、個案管理護理師做個案管理方式追蹤與住院中及出院照護,有效的改變病患就醫行為模式及規則服藥的順應性,進而改善病狀。根據中心統計至96年底為止,經收案後病患因為心臟衰竭相關疾病的住院次數比未收案前平均減少約67%,亦相對的降低此類病患所耗費的醫療成本,提昇了病患的生活品質及滿意度。
目前心臟衰竭中心含蓋有陣容堅強的完整醫療團隊,包含有心臟內科、心臟外科、小兒科、急診部、核醫部多位專科醫師,以及臨床藥師、營養師、個案管理護理師、復健部與護理部等多位專業醫護人員,爲達到良好成效需經常與全院相關科部溝通協調與互動,並於每週定期開心臟衰竭業務討論會及做個案討論與心臟衰竭團體衛教,對於每一位病患不同的情況給予其個別性之正確的醫療處置。當本中心專科醫師診治確定為心臟衰竭病患,即通知個案管理護理師收案追蹤管理,並依照個案病情分為住院、門診及居家電話訪談追蹤等而有不同的作業模式,個案管理護理師需定期追蹤個案,了解其病情變化、檢查報告、臨床計畫及治療反應,並與其主治醫師保持聯繫,依其病情予以護理指導,與病友及其家屬建立持續性之護病關係,以利日後護理指導、電話訪談、服藥及返診之遵從性,如此的個案管理模式自本中心成立以來有著相當大的成效。
另外,在病患及家屬護理指導方面亦製作了「心臟衰竭病患指導」手冊、「心臟衰竭常用藥物簡介」單張、「心臟衰竭病患護理指導」光碟等輔助工具,目前亦正在籌劃關於心臟衰竭健康照護指南的書藉。期望經由個案管理護理師的介入,給予完整的教育與電話追蹤聯繫,以增加病患與家屬對心臟衰竭的認識與自我照顧能力,並藉由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事前的預防與妥善的處理,為心臟衰竭病患做最好及最嚴密的把關。
未來的展望
根據歐美的經驗及文獻報導,透過個案管理師擔任這種聯繫與整合的窗口,將能提供心臟衰竭病患更全面性的治療。在醫療技術日益進步的今天,我們能給予心臟衰竭病患的醫療處置仍是有限的,唯有經由教育的介入,指導個案與家屬相關的知識,以增進其自我照顧能力,達到最佳的生活品質,進而提昇個人尊嚴,心臟衰竭中心本著近年來國內外各個經驗的累積與自我檢討,不時的自我做修正,期許能夠提供病患一個持續性及整體性的完整照護醫療體系,亦是我們醫療團隊共同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歡迎到臺大醫院心臟衰竭中心網頁參觀
http://heart-ap.ntuh.gov.tw/HeartFailure/pages/
個案管理護理師 吳惠雯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