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line-project
  職場元氣DIY-淺談職場壓力調適
  健康森林-公共藝術設置案
 職場元氣DIY 淺談職場壓力調適
 

「單位又換了一位新的主管,前三個月才適應的工作型態又得改變,壓力好大。昨天又加班到晚上10點才回家了,這已經是這個星期幾乎天天加班,想休息卻停不下混亂的思緒,每天早上起床都好痛苦,走在捷運的路上有種麻木的感覺」踏入職場工作已經五年的小真,低著頭走進晤談室裡,委屈的述說著這半年來面對工作的無力感。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壓力年代,物價節節上漲、荷包日漸縮水,上班族心中有苦說不出,職場壓力就在不知不覺間,悄悄佔據你我的心靈。依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資料顯示: 39%勞工的壓力來自工作。從民國83年我國勞工僅7%自覺工作壓力大,到民國90年增至13%,工作壓力有日益增加的趨勢;其中以女性與年輕的受雇者疲勞程度較嚴重;每週工作時數大於49小時、心理負荷量大、家中有需受照顧人口的受雇者,則是過勞症的高危險群。

「踏進辦公室裡心頭就緊緊的,我就知道要倒楣了!被老闆點到名時腦袋真的一片空白,還要努力忍住眼淚,微笑變得好吃力。想到要面對客戶,就覺得好緊張,就擔心自己又出錯了,怎麼準備都覺得不夠好,連續好幾天晚都睡不著覺,身體快要撐不住了。」

常見的職場心理調適困難多以焦慮、憂鬱、睡眠或飲食障礙、酒或藥癮等方式呈現,身體慢性疾病也是壓力的表現方式之一。1950年代心臟科醫師追蹤3500名男性八年半,發現有時間緊迫感、懷有敵意與高度競爭心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七倍。這一群稱為A型性格的人,有著走路快、吃飯快,對別人慢吞吞的行為感到不耐煩,和別人交談喜歡插話或是替別人完成句子的習慣。不只急驚風的人容易得心臟病,生活步調快的城市居民,得心臟病的機率也比較高。此外許多研究證實,壓力更會減低免疫力及記憶力,長期生活在慢性壓力的人,感冒的機率是常人的3到4倍。

「這是我最想做的一份職業,當然願意盡心盡力的做好,所以只要是上頭交辦下來的事情我一定全力以赴。但是這些日子,老闆一下要求我跑業務、又說要我管理人事,當我是三頭六臂的,只要有一邊出錯都怪到我的頭上來。原本抱持著熱誠接受挑戰,現在卻變得有心無力。」

有些上班族把事業視為生活的重心,當做個人成就或價值感的主要來源,處於"多頭馬車,全力衝刺”之下,但長期被賦予多重任務的同時,無形中增加心理的負擔與壓力。根據研究,工作效率與壓力的關係,是,當我們在適度的壓力下,才能夠有所最佳的表現及成長;若是壓力過大,工作效率反而持續下降。


所以,我們要能夠及早覺察自己的壓力警訊,調整內在心態與因應方式,工作壓力也可以是好幫手。由臨床心理師的角度,提供大家進行壓力調適的方向。

一、態度層面:重尋工作意義、認清自我的定位
 

保持有彈性的學習能力
重拾學習態度來面對不斷變動的工作要求,開發內在潛能,不讓僵固的工作型態限制了創意發揮。當我們正向角度看見自己的優點,同時坦然的接受目前的限制時,能更加清楚前進的方向。

工作價值,從“心“定義
當個人工作對周遭社會環境的貢獻時,將有助於提升自我效能感。回想當初投入職場的初衷,重新檢核工作對自我的意義。當個人所執行的工作能夠與自我價值感結合,相對有更多的機會提升成就感與自信心。


二、行為層面:螞蟻般工作,蝴蝶般生活
 

保持良好的時間規劃
將每日的任務依據重要的優先排序,訂定當日、當週、當月的工作進度;以集中腦力、體力、心力的行動順序,把眼前規劃的工作完成;下班之後,把工作壓力留在辦公室裡,多留些時間、空間給自己。

經營友善的人際網絡
保持同事間的正向互動,除了實際工作上相互協助,也有情感支持的效果;花些心思經營職場以外的人際關係,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待個人經驗,有益於轉換心情。

培養適當的舒壓休閒
找尋身心放鬆的休閒活動,無論是動態(如運動、登山、瑜珈)或者是靜態(閱讀、聽音樂、畫畫)等活動,都嘗試著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給自己輕鬆一下。

要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工作壓力必然源源不絕的到來,現代人以working smart而非working hard的心態,把危機轉化為契機、將壓力調整為挑戰;以具體行動給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重新尋回工作的價值與動力。

若是您嘗試過上述方式後,仍持續有壓力反應的困擾,建議還是要找相關專業人士的協助。臨床心理中心將於十月份起,試辦每週二下午的「職場心理健康門診諮詢服務」,提供有需要民眾網路及現場掛號。

如何找到我們?
電話:(02)23123456 分機 66051
網址:http://www.ntuh.gov.tw/CPC/default.aspx

 
  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 葉怡君
TOP
 健康森林-公共藝術設置案
 

台北市的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口(立法院正對面),座落了一座嶄新的「天空之城」,這是全台灣第一座專屬兒童的醫療大樓:臺大兒童醫院。這不僅是國內第一家兒童醫院,也第一次設置「公共藝術」,格外受到矚目。

2005年,在建築主體仍在興建的期間,在策劃單位的統整之下,國內外十六位藝術家便戰戰兢兢,展開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設置工作,聯手在天空之城裡面打造了好幾片「健康森林」,分佈在不同的樓層。但願無論是就診、住院的兒童,皆能在森林裡時而嬉戲、時而休憩,陪伴他們度過在醫院的時光…

公共藝術構思
公共藝術,首重與公共空間、民眾的融合與互動,民眾的安全性、藝術作品的完整性,也都是要慎重考量的因素。此次藝術作品設置的醫院地點,是非常特別的空間,要吸引兒童的注意,卻又不能讓他們過於喧嘩,有時甚至要能安定、撫慰兒童進出醫院的不安情緒,更要顧及兒童的安全。因此,對藝術家來說,要在醫院設計出專屬病童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策劃單位必須先分析整棟兒童醫院的空間配置、樓層特色,整體思考不同空間的屬性,適合哪些藝術品。例如一、二樓是人潮最多的候診、看診空間,有的是特殊診療樓層,有的是開刀室,更高樓層是病房區,各有其需要的功能與氛圍。

後來,策劃單位決定:搭配人潮的需求,一、二樓設置最多藝術品,包括戶外兩件大型雕塑,還有一樓候診區的大型動力藝術,以及幾件互動性較多的作品,希望能藉由接觸藝術品,讓候診、看診兒童暫時忘記進醫院的恐懼和不安,甚至留下難忘的美好回憶。其他樓層的作品,則分別採用比較靜態的平面展現,一方面能與住院病童較長期接觸,另一方面,也有樓層辨識的功能。

訂出大致的策劃方向之後,便是與藝術家長期溝通、工作的開始…

醫院內的兒童美術館
這次的公共藝術設置,邀請了不同年齡層、不同專長的藝術家、雕塑家、兒童繪本繪者,合力打造這座「健康森林」。

這十七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色彩鮮豔醒目的醫院入口意象、李良仁設計的《愛的彩色城堡》大型鋼板雕塑,雕塑家鄭梃甄於親子廣場的石雕創作《手舞足蹈》一組三件,可與觀者近距離親近。另外,藝術家吳孟芸以拼布布偶搭配手繪插圖、木屋、陶板等材質,創作了《我是莊士多》、《布囉唆廣場》、《布囉唆精靈》三組作品,童趣十足,令人喜愛。

三樓以上,還有數位藝術家林俊廷創作的《夢‧遊》,以感應的裝置與小朋友互動,夏愛華與潘仁松分別繪製了《森之境界》、《心念》,以溫暖的短羊毛壁毯呈現、懸掛於牆面。藝術家陳曉朋、林致安則以多彩的著色木材,分別設計了《七巧森林》、《希望之樹》,為小朋友述說著不同的故事。

插圖界的大老趙國宗老師,也為兒童醫院創作了《快樂成長》,以手工燒陶展現一個繽紛的世界。同為知名插畫家的官月淑,以剪紙的形式繪製了《你屬什麼》,並以大片玻璃輸出。藝術家李昀珊則是綜合了陶瓷與玻璃馬賽克,拼出一幅《來跳一支花非花吧》。劉時棟也發揮了童心,以壓克力原料畫出《奇幻魚》,營造出想像無限的海底世界。

美麗心世界 來跳一支花非花吧
美麗心世界 來跳一支花非花吧

除了國內的藝術家,策劃單位更力邀國外的藝術家一起加入多元、豐富的創作行列!其中一位便是聞名全球的美國機動藝術家:喬治羅德,以台灣特有動物為造型,為醫院設計了一座專屬台灣兒童的《滾球樂園》,必定會讓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香港的藝術大師張義,也在二樓以鑄銅設計了一組立體浮雕《健康‧快樂》,以多個吉祥字詞,祝福所有的小朋友。

此外,國內藝術治療專家郭育誠、莫淑蘭,邀請了多位小朋友,由他們繪製《美麗心世界》,然後以陶板輸出製作,更加具體落實了醫療與藝術的結合,也是一組有兒童親自參與的藝術作品。敬請期待!

「健康森林」,是隱身於臺大兒童醫院裡面的兒童美術館,不同專長的藝術家,以不同的材料創作:鋼材、石材、銅、木材、玻璃、毛毯、機動機器、布料、數位材料、陶瓷、馬賽克、壓克力,能讓小朋友接觸到多元的藝術創作材料,認識藝術創作面向的廣泛與趣味。

為了讓進到「天空之城」的兒童能認識「健康森林」,策劃單位也設計了一份「尋寶地圖」,讓小朋友和這十七組公共藝術作品相會,並引導他們觀察、欣賞這些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本臺大兒童醫院公共藝術導覽繪本,其中有更加詳盡的介紹,對象同樣是來到醫院的兒童。

醫院開幕日期已近,誠摯邀請大家屆時到這座美術館來,欣賞藝術家們精心創作的作品。

 
  理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策劃執行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