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口(立法院正對面),座落了一座嶄新的「天空之城」,這是全台灣第一座專屬兒童的醫療大樓:臺大兒童醫院。這不僅是國內第一家兒童醫院,也第一次設置「公共藝術」,格外受到矚目。
2005年,在建築主體仍在興建的期間,在策劃單位的統整之下,國內外十六位藝術家便戰戰兢兢,展開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設置工作,聯手在天空之城裡面打造了好幾片「健康森林」,分佈在不同的樓層。但願無論是就診、住院的兒童,皆能在森林裡時而嬉戲、時而休憩,陪伴他們度過在醫院的時光…
公共藝術構思
公共藝術,首重與公共空間、民眾的融合與互動,民眾的安全性、藝術作品的完整性,也都是要慎重考量的因素。此次藝術作品設置的醫院地點,是非常特別的空間,要吸引兒童的注意,卻又不能讓他們過於喧嘩,有時甚至要能安定、撫慰兒童進出醫院的不安情緒,更要顧及兒童的安全。因此,對藝術家來說,要在醫院設計出專屬病童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策劃單位必須先分析整棟兒童醫院的空間配置、樓層特色,整體思考不同空間的屬性,適合哪些藝術品。例如一、二樓是人潮最多的候診、看診空間,有的是特殊診療樓層,有的是開刀室,更高樓層是病房區,各有其需要的功能與氛圍。
後來,策劃單位決定:搭配人潮的需求,一、二樓設置最多藝術品,包括戶外兩件大型雕塑,還有一樓候診區的大型動力藝術,以及幾件互動性較多的作品,希望能藉由接觸藝術品,讓候診、看診兒童暫時忘記進醫院的恐懼和不安,甚至留下難忘的美好回憶。其他樓層的作品,則分別採用比較靜態的平面展現,一方面能與住院病童較長期接觸,另一方面,也有樓層辨識的功能。
訂出大致的策劃方向之後,便是與藝術家長期溝通、工作的開始… 醫院內的兒童美術館
這次的公共藝術設置,邀請了不同年齡層、不同專長的藝術家、雕塑家、兒童繪本繪者,合力打造這座「健康森林」。
這十七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色彩鮮豔醒目的醫院入口意象、李良仁設計的《愛的彩色城堡》大型鋼板雕塑,雕塑家鄭梃甄於親子廣場的石雕創作《手舞足蹈》一組三件,可與觀者近距離親近。另外,藝術家吳孟芸以拼布布偶搭配手繪插圖、木屋、陶板等材質,創作了《我是莊士多》、《布囉唆廣場》、《布囉唆精靈》三組作品,童趣十足,令人喜愛。
三樓以上,還有數位藝術家林俊廷創作的《夢‧遊》,以感應的裝置與小朋友互動,夏愛華與潘仁松分別繪製了《森之境界》、《心念》,以溫暖的短羊毛壁毯呈現、懸掛於牆面。藝術家陳曉朋、林致安則以多彩的著色木材,分別設計了《七巧森林》、《希望之樹》,為小朋友述說著不同的故事。
插圖界的大老趙國宗老師,也為兒童醫院創作了《快樂成長》,以手工燒陶展現一個繽紛的世界。同為知名插畫家的官月淑,以剪紙的形式繪製了《你屬什麼》,並以大片玻璃輸出。藝術家李昀珊則是綜合了陶瓷與玻璃馬賽克,拼出一幅《來跳一支花非花吧》。劉時棟也發揮了童心,以壓克力原料畫出《奇幻魚》,營造出想像無限的海底世界。
 |
 |
美麗心世界 |
來跳一支花非花吧 |
除了國內的藝術家,策劃單位更力邀國外的藝術家一起加入多元、豐富的創作行列!其中一位便是聞名全球的美國機動藝術家:喬治羅德,以台灣特有動物為造型,為醫院設計了一座專屬台灣兒童的《滾球樂園》,必定會讓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香港的藝術大師張義,也在二樓以鑄銅設計了一組立體浮雕《健康‧快樂》,以多個吉祥字詞,祝福所有的小朋友。
此外,國內藝術治療專家郭育誠、莫淑蘭,邀請了多位小朋友,由他們繪製《美麗心世界》,然後以陶板輸出製作,更加具體落實了醫療與藝術的結合,也是一組有兒童親自參與的藝術作品。敬請期待!
「健康森林」,是隱身於臺大兒童醫院裡面的兒童美術館,不同專長的藝術家,以不同的材料創作:鋼材、石材、銅、木材、玻璃、毛毯、機動機器、布料、數位材料、陶瓷、馬賽克、壓克力,能讓小朋友接觸到多元的藝術創作材料,認識藝術創作面向的廣泛與趣味。
為了讓進到「天空之城」的兒童能認識「健康森林」,策劃單位也設計了一份「尋寶地圖」,讓小朋友和這十七組公共藝術作品相會,並引導他們觀察、欣賞這些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本臺大兒童醫院公共藝術導覽繪本,其中有更加詳盡的介紹,對象同樣是來到醫院的兒童。
醫院開幕日期已近,誠摯邀請大家屆時到這座美術館來,欣賞藝術家們精心創作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