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舒適、安全、正確且量身訂製的癌症及心血管健檢
 舒適、安全、正確且量身訂製的癌症及心血管健檢
 
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五週年
 
舒適、安全、正確且量身訂製的癌症及心血管健檢
 
  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是中壯年人口最擔心的健康問題,目前也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二位;早期發現、及時處理與預防,是減少這兩項重症的不二法門。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自成立以來,即針對國人量身設計兼顧舒適度及正確度的健檢套餐。
  心血管疾病方面,新發展出的64切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的確是篩檢、治療及追蹤心血管疾病的良好工具,但是在應用上,它仍有輻射劑量大、顯影劑過敏休克風險以及高價格等問題的限制。所以審慎挑選合適的對象來做篩檢是目前重要的課題。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核心病變,而動脈硬化的進展則包括從最早期的脂肪斑,乃至動脈硬化斑塊形成、最終發展成臨床上的腦中風和冠心症。由於頸動脈位於體表淺層同時供應大腦的血流,所以利用頸動脈超音波掃描來測量頸動脈狹窄程度及血流狀態,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評估腦中風的風險。
  健康管理中心發現可以用檢測到的頸動脈內膜厚度及斑塊存在與否來預測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是否有高度鈣化和血管狹窄。我們也發現除了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像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外,最近報導的慢性腎功能不全、代謝症候群、高尿酸血症及牙周病等疾病也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因此就預防醫學的立場而言,適時找出這些個案,給予治療的同時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評估動脈硬化的程度; 如果內膜厚度在同年齡層的90百分位以上或是有硬化斑塊的存在,再考慮進行64切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看看是否需要積極降脂治療及心導管介入性治療,這樣循進式的心血管疾病篩檢將可以兼顧避免檢查帶來的風險同時及早偵測心血管疾病。
 
  在癌症的篩檢方面,消化系統癌症,包括口腔、食道、胃及大腸癌,加起來的總數已位居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位。煙、酒、檳榔是它們的共同致病因子,戒除不良之生活習慣及積極之防癌知識宣導,以期達到初段預防,為防治這些癌症之不二法門。此外,由於癌症的治療和其腫瘤的大小與侵犯程度有關,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次段預防,亦為臨床醫師努力求新之處。近年來,由於內視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儀器之光源及影像解析度亦大為改良,對於微小病灶之偵測度因而不斷提高。
  在臨床上,許多患者因畏懼內視鏡所伴隨之不適感,因而排斥就醫檢查,喪失了早期診斷的契機;也有患者因為長期嚼食檳榔而導致牙關緊閉,內視鏡插管困難。我們中心提供使用細徑內視鏡之檢查模式,也可由鼻腔進入,降低病患舌後根引發之嘔吐反射,因為管徑極小,插管之不適感大為減輕,因而可以ㄧ路檢查鼻咽、口咽、喉部、下咽部、食道、胃及十二指腸,並可同時完成腫瘤的切片與評估。此外,口腔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常常非單一病變,可同時合併出現多處病灶,但是這些微小的病變往往不易用傳統內視鏡來偵測,因此,我們亦改良細徑內視鏡可能伴隨光源不足的困擾,結合內視鏡強化對比影像(image-enhanced endoscopy),如使用窄頻影像及染色對比,經由同時多模式之循序使用,來加強內視鏡對於早期癌症的偵測率。
使用此內視鏡檢查技術,我們可兼顧以下三點 :
(1)改善病患檢查之舒適度、
(2)提高病患對內視鏡檢查之接受度、
(3)並可兼顧內視鏡檢查品質之提升。
  至於大腸癌篩檢工具目前有糞便潛血反應、大腸鏡、虛擬大腸鏡、下消化道攝影等。準確率最高的首推大腸鏡,也是本中心一直強烈建議民眾接受篩檢時應該接受的項目。近年來,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廣泛應用於許多腫瘤之分期及術後復發之評估。正子斷層掃描在某些癌症的高敏感性及高專一性是已被肯定的。然而對於大腸癌,文獻上也指出較小及扁平型的大腸癌,PET有較低的診斷率。
  我們針對39位大腸鏡診斷為大腸腺腫、早期大腸癌及進行性大腸癌的患者的正子斷層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其中包含28位男性,11位女性,平均年齡為60歲。結果顯示正子斷層掃描對進行性大腸癌有很好的敏感度(86%),然而對於早期大腸癌較差(55%)。若依照大腸癌侵犯深度分析,發現正子斷層掃描對侵犯越深的腫瘤敏感度越好,分別是黏膜層原位大腸癌(44%)、黏膜下層大腸癌(66%)、進行性大腸癌(86%)。正子斷層掃描的偽陽性率為26%,偽陰性率為66%。因此,對於正子斷層掃描雖可診斷進行性大腸癌,然對於治療效果較好的早期大腸癌之篩檢及診斷是有極限的。若只靠正子斷層掃描,而不做其他檢查將會錯失31%大腸癌(含早期大腸癌及進行性大腸癌)。一個高品質的大腸鏡檢查才能有效減少早期大腸癌被遺漏的可能。
  臺大醫院新聞稿 97年07月22日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